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正迎来以“数智融合”为特征的深刻变革。“数智化”不仅意味着技术手段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更代表着教育理念、教学结构和课堂形态的系统性重塑。英语作为一门强调交际性、应用性与文化性的学科,尤其须借助数智技术突破传统教学中“齐步走”“一刀切”的困境,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精准化指导。本文基于实际课题研究,尝试构建一种以数据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以精准为导向的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为推进英语教学转型提供实践参考。
一、数智化教学的内涵与英语教学的新机遇
数智化教学是以数字化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反馈,实现教学决策科学化、学习路径个性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它尤其契合英语教学对语言输入、输出及反馈及时性的高要求。传统课堂中,教师难以全面把握每位学生的知识漏洞、认知风格与情感状态,而数智技术可通过学习行为分析、知识图谱构建、AI语音识别与评价等方式,为教学提供真实、动态的学情依据,从而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教学转型。
在这一背景下,英语教学迎来三重新机遇:一是技术条件日益成熟,各类智慧教学平台、AI助学工具广泛普及,为实现精准指导提供了软硬件基础;二是政策支持明确,教育部明确提出“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鼓励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三是教学诉求突显,学生英语水平差异显著,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解决分化问题,精准教学成为提升整体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精准指导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架构
在数智化环境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打破“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讲”的线性结构,转向以数据为纽带、以学生为中心的“诊断-干预-评估”闭环模式。该模式涵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形成有机衔接的教学流程。
1.课前环节:精准诊断与预设
课前,教师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发布诊断性任务,如词汇前测、语法辨析、朗读录音或主题问卷调查等。系统自动分析结果,识别出学生的共性薄弱点与个体差异,生成可视化学情报告。教师依据报告调整教学目标,设计分层学习任务,并准备差异化资源,如微课、拓展阅读、强化训练题等,实现“以学定教”。
2.课中环节:精准干预与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以小组协作与个性任务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师根据诊断结果将学生分为“基础组”“巩固组”和“拓展组”,并设置不同的任务路径:
基础组侧重核心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模仿,通过跟读、句型操练、词汇游戏等方式夯实基础;巩固组进入情境应用阶段,开展角色扮演、对话重构、语篇阅读理解等活动;拓展组则尝试完成项目式任务,如主题演讲、辩论、创意写作等,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与创新思维。
过程中,教师利用互动工具(如实时投票、弹幕讨论、在线抢答)保持课堂活跃度,并根据学生实时反馈动态调整教学节奏与内容。技术在此过程中不仅支持资源推送与分组管理,还承担起记录行为、捕捉问题、辅助交互的作用。
3.课后环节:精准评估与拓展学习
课后,系统依据课堂表现与历史数据,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作业与巩固资源。例如,为语法薄弱者推送专项练习,为口语欠流畅者推荐AI对话练习,为学有余力者提供原版读物或视听材料。AI工具可完成常规作业的批改与反馈,教师则重点跟进学生的复杂错误、创造性表达及情感态度,实现“机辅人教、人机协同”。
三、实现精准教学模式的关键要素
要真正落实上述模式,需关注以下四个关键方面:
第一,教师角色的转型。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与陪伴者。其核心能力包括数据解读、资源整合、活动设计与情感沟通能力。教师需能理解学情报告背后的教学含义,将技术洞察转化为教学行动。
第二,数据素养的提升。教师和学生都需具备基本的数据理解与应用能力。教师要善用数据优化教学决策,学生则应学会借助学习看板(如知识图谱、能力雷达图)开展自我规划与反思。
第三,技术与人本的融合。数智化教学须警惕“唯数据论”倾向。数据只能反映学习行为的表象,无法替代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与价值引领。教学中应平衡技术效率与教育温度,避免陷入“算法主导”的误区。
第四,学校系统的支持。包括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构建校本资源库、建立教师培训与激励机制等,为精准教学提供组织与资源保障。尤其在农村地区,更应结合现实条件采用“轻资产+云平台”的思路,降低推广门槛。
四、反思与展望
数智化英语精准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已显现出多方面的成效: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成就感提升,教师从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教学创新与个性化互动,整体教学效率与质量得到改善。
然而,这一模式也面临若干挑战。如教师数据素养不足、技术工具在语言地道性和创造性评价方面仍有局限、部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较弱等。今后,需在平台智能化、资源精细化、教师培训机制化等方面继续深化。尤其要强调“人机协同”而不是“技术替代”,回归“教育育人”的本质。
综上所述,数智化背景下的英语精准教学,不仅是一种策略或技术的应用,更是一场教学范式的深层变革。它以数据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闭环设计,实现教学从“统一批量”向“个性定制”的转变。只有教师、技术、系统三者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构建出高效、公平、有温度的英语智慧课堂。(作者: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孙祖镇中心小学 刘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