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从烽火到星河:青年的时代答卷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从烽火到星河:青年的时代答卷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近日,有两则消息尤其令我关注:一是寒门学子庞众望当选“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词中“不辜负妈妈的目光,不辜负时代的期望”字字千钧;二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天安门广场迎来盛大军阅,中国国防现代化的铁流在国旗下铿锵前行。这两件事表面无关,实则揭示了一个潜在脉络:青年是国家的脊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一、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青春祭轩辕
 
    当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青年从来是挺立潮头的先锋。辛亥革命先驱林觉民,24岁写下《与妻书》后慨然赴死,“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绝笔至今如雷贯耳;方志敏目睹“华人与狗不准进园”的屈辱牌匾,毅然投身革命洪流,最终为信仰捐躯。他们的选择,是国家黑暗之时的星星之火。无数青年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绝,将个人生命熔铸成民族复兴的基石。
 
    二、国家建设之时:矢志奋斗,将汗水沃热土
 
    硝烟散尽,百废待兴,青年奋斗的战场转向建设新中国的广袤大地。脱贫攻坚战场上,黄文秀将30岁的生命定格在百坭村的崎岖山路上,用“砂糖橘”写满对乡亲的承诺;浙江三门县城西村九任村书记接力奋斗半个世纪,携手共筑村强民富之梦,35本泛黄的记录本里,镌刻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青春史诗。他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研一线埋首耕耘,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三、国家发展之途:舍我其谁,以创新擎未来
 
    新时代的征程上,青年更当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文昌航天发射场上,平均年龄33岁的研发团队托举“天舟”遨游星河;量子通信实验室里,青年科学家以“九章”算力刷新世界纪录。从乡村振兴到科技攻关,今日青年正以昂扬的姿态,将个人梦想融入强国伟业。面对百年变局,他们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只争朝夕”的闯劲,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这是历史的接力,更是时代的召唤。
 
    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当历史的指针指向今日之中国,愿当代青年如百年前的先辈一般: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锐气书写青春的时代答卷。(作者:四川省绵竹市 王富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