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数据浪潮奔涌的时代,除了深刻感知到信息化时代据对大众社会生活的重塑,也会在实践工作精准、高效的数据运用中,明白信息化大数据对基层正风肃纪反腐工作最实际的提升与助力。作为劳动在基层人社领域的工作者,我们有查漏补缺、自我完善的现实需要,也有正风肃纪、不负重托的社会期望。善用大数据赋能,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作风纪律,绝非一句追逐潮流的口号,而是提升监督精准度、穿透力和实效性的一种必然选择,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支点。
大数据赋能,可以革新我们的技术手段。传统监督模式受限于人力、时空和信息上的壁垒,时常让我们“大海捞针”,难以全面捕捉隐蔽变异的作风和腐败问题。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充当我们基层工作队伍的“电子眼”“体检仪”,通过对海量业务数据、财务数据、行为数据的关联分析、碰撞比对和数字化筛查,可以帮助我们基层敏锐发现那些数据上的异常波动、识别潜在风险、锁定可疑线索。例如,在社保基金监管、就业补贴发放等重点工作领域,可以通过数据比对和系统监测,有效识别虚报冒领、优亲厚友、权力寻租等微腐败和作风顽疾,让隐形变异问题无处遁形,极大提升了监督的主动性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大数据赋能,能够重塑我们的思维理念。大数据赋能最显著的现实意义,是可以推动监督模式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警、事中监控”转变,从事本主义向数本主义深化。如果能尝试通过构建覆盖关键业务、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数据监测预警体系,提前感知风险、发出警报,将监督关口前移,实现“治未病”的效果。这种“数字化预防”机制,既是一种对基层干部的保护,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具体体现,促使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从源头上压缩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生存空间。
大数据赋能,需要提升我们的实干本领。利器在手,更要善用。大数据这项本领绝非一蹴而就,其效能发挥取决于数据的质量、模型的科学性和应用的深度。这其实对我们基层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不断增强数据敏感性和运用能力,成为懂业务、懂数据的复合型干部;要坚守法治底线和数据安全红线,确保数据采集、使用过程合法合规,保护好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防止技术滥用;要注重“线上线下”结合,数据预警必须与扎实的线下核查、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相结合,避免唯数据论,确保监督工作始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整体而言,大数据是赋能增效的强大工具,是信息化时代的“礼物”。但数据的核心驱动力仍然是人,究其本质,仍是我们履职尽责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感。让数据开口说话,让技术为正义护航,需要我们更好、更扎实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让人社领域的清风正气更加充盈,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坚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数据赋能是一条需要持续探索、不断完善的征途,当下数字技术的道路方向标已被鲜明标识,为民服务的我们,应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为的实绩,拥抱数字时代,拥抱光明未来。
作者: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 杨智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