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李相根 杨思奇:浅析行政处罚中过罚相当原则的适用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许诗怡:筑牢廉洁防线 护航乡村振兴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农村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群众利益的“守护者”,其廉洁履职程度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唯有以“制度铁律”立规矩,以“监督利剑”除积弊,以“文化清泉”润心田,方能筑牢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的坚固防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立制度,扎紧“铁笼子”,让廉洁履职有章可循。“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战国时期商鞅“徙木立信”,以制度公信凝聚改革力量;北宋包拯制定《家训》,以铁规禁令约束家人贪腐。制度建设是廉洁履职的“压舱石”。针对农村基层“小微权力”运行中的模糊地带,必须构建“三化”制度体系:一是权责清单化,制定涵盖“三资管理、惠民政策、工程建设”的村级权力清单,明确权责边界,让干部“手中有权心有戒”;二是流程规范化,绘制“申请—审核—公示—落地”全链条流程图,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权力运行“环环相扣、步步留痕”;三是监督立体化,建立“事前备案、事中监管、事后审计”的闭环机制,对集体资产处置、扶贫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实行“阳光操作”。通过制度“固根本、利长远”,使“微权力”在“铁笼子”里规范运行,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强监督,念好“紧箍咒”,让廉洁履职行有所止。监督执纪是廉洁履职的“防护盾”。落实规定要求,需构建“三位一体”监督网络:一要织密“党内监督网”,发挥乡镇纪委“前哨”作用,开展“廉政家访”“季度述廉”,对干部“八小时内外”全时段监管;二要筑牢“群众监督墙”,推行“村级事务二维码公开”,开设“民生直通车”热线,让群众扫码可查、一键举报,变“干部自己说了算”为“群众网上看得见”;三要高悬“执纪问责剑”,建立“微腐败”快查快办机制,对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行为“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形成“查办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震慑效应。以监督“长牙”、制度“带电”,倒逼基层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育文化,涵养“清风源”,让廉洁履职蔚然成风。“文化润其内,养德固其本。”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清代郑板桥“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为民初心,皆为廉政文化的生动注脚。文化浸润是廉洁履职的“动力源”。推动廉洁文化扎根乡村,需打好“三张牌”:一是深挖“乡土廉脉”,将家规家训、村规民约中的廉洁元素转化为“活教材”,打造“廉韵祠堂”“清风长廊”“勤廉文化墙”,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二是选树“身边榜样”,开展“勤廉标兵”评选活动,讲好“草帽书记”“背包干部”等基层干部廉洁故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激发对标意识;三是创新“教育载体”,组织“廉政党课进田头”“家风故事分享会”“清廉戏曲下乡”等活动,让廉洁理念通过“小故事”“家常话”深入人心。当廉洁文化成为乡村“精神地标”,必能培育出“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的基层政治生态。​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唯有以制度之“刚”筑牢防线、以监督之“严”正风肃纪、以文化之“润”滋养初心,才能锻造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干部队伍,让廉洁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尽情绽放,为乡村振兴铺就风清气正的康庄大道。(作者: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委组织部  许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