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末,得知法考主观题成绩的我发了条朋友圈:“丈夫当往,更待何时。”评论区贺电频传,彼时仍为法学生的我说出了豪言壮语,其实根本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初出茅庐,强光刺眼2019年9月,我考入珲春林区基层法院,昔日的法学生成为了一名法院干警,在综合审判庭任法官助理一职。刚入职的我像一张白纸,从零开始,在领导的鼓励、同事的帮助下,制作、送达文书、协助调解、草拟裁判文书、开展普法宣传以及各类材料的撰写等工作,越来越熟练,在充实的工作中不断成长。只是法院工作与我想象中仍有出入,刚入职的我就像那些憧憬广阔天空、追求光明的人,刚刚走出黑暗洞穴,在阳光照射下头晕目眩,一时难以适应。原来法院工作并不都是各种法律观点、意见的交锋与唇枪舌剑,更多的是繁杂的文书工作;原来法院工作并不像“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那样简单,即使欠钱,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还的也大有人在,这且不说,有些民事纠纷光找到被告、送达文书都不容易;原来法院工作有时不容人提前做准备、积累审判经验,入职没有多长时间的我,疑难复杂案件便接踵而至:那是2020年3月中旬,我院受理了一起涉案人数十余人、涉及五项罪名的案件,我任该案的法官助理协助审理。面对堆积如山的卷宗,我慌了手脚,一时不知从何入手,好在有法官在身边手把手的悉心指导,随着阵阵翻页声,案情逐渐明朗,不知不觉一个下午便过去了……2020年6月中旬,经过多次庭审、合议庭评议、审委会讨论,法槌声响,尘埃落定,该案成功宣判。
这之后,我已能独自阅卷,再看到堆积如山的卷宗,已能从容面对,偶尔抬头望着深夜明月,我总能想起那个午后。
挂职生涯,沉淀蜕变2021年3月末,我有幸到延边林区中级法院民事审判庭挂职锻炼,这让我得以在新的环境,以新的视角认识法院工作。在民庭工作的两年,我协助审理了各类合同、侵权以及劳动争议纠纷,积累了很多民事审判经验,那些熟悉的人和事:有因服装款闹掰、争相上诉的闺蜜,有因房屋产权闹离婚、破口大骂的夫妻,有在酒店滑倒的房客,迟迟拿不到劳务款的工人,有醉酒发生的事故、竞业限制条款产生的争议,至今历历在目。这两年,通过积极参与案件审理、“案案评”以及案例汇编工作,对延边林区两级法院的民事案件、裁判文书做了认真细致的审查,让我对民事庭审规范、民事裁判文书中的事实认定、文书说理以及常见的错误都有了深入了解,在日复一日的审判实践中,业务能力得以快速提升。除此,我还担任民庭联络员,作为上下两级法院沟通的桥梁,需要对接五家基层院处理日常事务,时常让我感到焦头烂额。同时,我也愈发意识到学习、尤其是业务学习的重要性,于是白天努力工作,夜晚备战考研、广泛阅读,这使我从一开始的抗拒独处逐渐适应、享受......
蓦然回首,这两年时光没有荒废,尤感欣慰。
投身环资,积极忘我2023年4月,挂职锻炼结束,我回到原单位任职,彼时作为“1+10”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法院之一珲春林区基层法院,管辖着延边林区内的环境资源案件。我们设立了环境资源法庭,建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法官服务站、碳汇补偿林基地和增殖放流基地。除了协助法官审理环境资源案件外,我积极参与各类普法宣传活动,进林场、进校园、进企业,禁毒、知识产权保护、宪法宣传都有我的身影,巡回审判、雪地调查都有我的脚步,VR庭审直播、虎豹公园案例讲解都有我的声音,一场场普法讲座、一次次面对镜头,治愈了我的“社交恐惧症”;一篇篇文书、一件件案例、一个个报道,使得我下笔有千言……
环资审判这两年,忙碌充实、硕果累累,在普法宣传、精品工程等方面均有建树,我撰写的三篇案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有幸获领导肯定、嘉奖。
变了角色,不变初心2025年3月末,一纸任命让我从助理变成了法官,得知这一消息的我五味杂陈,喜悦自不待言但更多的是沉重。我深知一纸任命不只转变了我的角色,更加重了我的责任,这种感觉是我以前做助理时感受不到的。任命以后,很快就迎来了我的第一场庭审——由我独任审理的四人盗窃案。案情倒不复杂,但说不紧张是自欺欺人,为此我做足了准备,做庭审预案、熟悉庭审提纲,开庭前深呼吸,在穿上法袍那一刻让我想起了《东京审判》中的梅汝璈先生,使命感油然而生,紧张的心情得以平复,那场庭审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顺利。后来我审理的第一起民事案件也调解成功,成就感满满。
一纸任命改变了我的身份,但我深知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道阻且长,需要信心、恒心、同理心,审理案件得让老百姓放心,让自己安心。时隔多年,我发现自己还是昔日那个积极投身司法实践,勇于迎难而上,不断在世事上磨练、学习,渴望成长的法学生。(作者:吉林省珲春林区基层法院 朴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