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用“心”办案 用“情”为民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易延端:公开“比武选将”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11月5日、6日,对兰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领导干部们而言很震撼,81位干部登上演讲台,竞聘50个相关部门内设机构正副职职位。这些职位并不是“闲职”,而是财政局国资处副处长等“含金量”很高的职位。(11月8日《兰州晨报》)
 
  兰州高新区公开“比武选将”之举,不仅实现了选人用人公开公正公平,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消弭了现有人事制度的诸多“硬伤”。可以预见,这批竞聘上岗的领导,在新的岗位上定将大显身手,为单位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其他不同身份的干部职工也会从中看到发展晋升的曙光。
 
  众所周知,由于过去干部制度的硬性规定和操作惯例等,干部考核晋升机制显得过于机械生硬,特别是单位性质、干部部门化及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的界线,非但“泾渭分明”,且对体制外以及非干部身份者筑起了“铜墙铁壁”,难以真正将“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标准和依据落到实处;加之提拔任用干部过程中的民主程度和透明成色不足,决定干部去留、选任的重要力量,往往不在广大群众,而是上级组织部门或主要领导,也即 “少数人选少数人”;干部管理“任命制”,干部队伍“身份管理”,干部选用“关门点将”,将一批政治能力强、业务水平高、顾全大局、敢于担当的优秀人才脱拒在了门外,备受社会和公众诟病。
 
  在一些地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歪风邪气大行其道,而部分真正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则因不善于投机钻营等而受到排斥,英雄难有用武之地。尤其严重的是,部分靠歪门邪道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往往把做官当生意来做,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滥用职权、贪赃枉法、权力寻租等等,根本不可能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近年来查处的落马官员中,这样的典型不胜枚举。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生动局面的制度保证。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新部署。
 
  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着力点。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而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干部工作需要充分走群众路线,进一步扩大民主,增强透明度,培养选拔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尤其要使那些理想信念坚定、锐意改革创新、敢于负责担当的优秀干部充分涌现,使各级干部都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兰州高新区此轮“动静”颇大的领导干部竞聘活动,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改革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把选人用人的权利交给群体干部,且从制度上确保了竞聘上岗的公开公正公平,用制度封住了选人用人上的歪门邪道,有利于更好地选拔优秀人才,进一步提高党管干部水平。
 
  “建立全员聘任(用)制度,对现有在编在岗人员,打破单位性质、干部部门化及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的界限……”的人事制度改革设计方案,打破了干部职工竞聘上岗藩篱,彰显了不拘一格降人才,使愿意干事、有能力干成事的干部职工工作有劲头、“仕途”有奔头,同时让身在其中的领导干部既感受到了压力,也感受到了“仕途”上升的机遇,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干部合理流动和“能上能下”。
 
  兰州市干部人事改革,从三年前出台《兰州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办法》开始启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到如今兰州高新区一次性拿出84个领导职位公开竞聘上岗;从一些相对比较“清闲”的岗位职务,到如今“含金量”高的竞聘岗位;从最初的需要动员才有人报名参与竞聘,到现在报名参加竞聘的人数呈现井喷之势,改革探索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风险把控好、效果实在。此举为兰州市、也为其他地方全面推行人事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文/四川省什邡市水务局 易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