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用“心”办案 用“情”为民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易延端:有多少“5+2、白加黑”可以避免?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无节制地要求干部职工“5+2、白加黑”,不仅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悖,而且影响了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助长了形式主义。11月5日,评论《“5+2、白加黑”不值得宣扬》在《新华每日电讯》发表后,迅速被众多基层公职人员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大家对文中提到的问题感同身受,对“5+2、白加黑”不值得宣扬的观点,更是纷纷点赞。
 
  新华社记者撰写的这篇文章,直击当前基层加班乱象之弊,可谓是“针针见血”。作为一名基层公职人员,笔者对此文观点认同之际,更期待各级各部门以人为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厘清哪些加班是必要的,哪些加班是不必要的,尽量避免不必要的“5+2、白加黑”加班。
 
  那么,有多少“5+2、白加黑”可以避免呢?综合分析媒体报道和自己的调查,笔者认为,大约有七个方面。
 
  来自工作管理上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工作安排、人员配备不合理,导致忙闲不均,有的部门人多事少任务轻,而有的部门人少事多任务繁重;二是工作缺乏计划性、临时变化过多,导致工作人员无所适从、疲于奔命,一些临时性任务和被迫中断的事项不得不靠加班完成;三是形式主义、政绩观错位,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过多,可有可无的“会山会海”泛滥,无关紧要的“争创”活动频繁,挤占了较多的工作时间和人员精力。
 
  来自工作人员自身的有四个方面:一是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做事拖拉,半天能干完的事要一天,一天可干完的要拖两天,上班时间完成的任务却要靠加班;二是上班时间精力分散、出工不出力,甚至违反工作纪律串门溜号,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导致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三是工作能力不足、效率低下,本该在正常上班时间完成的,却需要加班完成;四是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视加班为挣“表现”、捞“好处”的捷径,无事或无重要事也装模作样地“伪加班”,给人一种勤勉、敬业的假象。
 
  避免不必要的“5+2、白加黑”加班,对干部职工身的心健康多些关爱,既是对他们个人和家庭负责,也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负责。对因人手不足、工作任务分配不合理、工作缺乏计划性、工作能力不足等完不成任务的加班,可能通过合理安排工作,引入现代化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等措施解决;对因作风拖拉、违反工作纪律导致工作拖延的加班,则应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应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个别为捞取个人利益“伪加班”的,要进行教育引导,使其摒弃错误观念,自觉养勤勉务实的好作风。
 
  作为干部职工,身体是自己的,也是工作的本钱,上班时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减少不必要的加班;下班后多陪陪家人、多休息放松、多学习充电。切忌不要陷入低效率的“5+2、白加黑”加班循环之中。同时,对过多且无必要的“5+2、白加黑”加班,要敢于说不。(文/四川省什邡市水务局 易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