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公车改革有力有序推进,基层单位公务用车管理比较规范,不仅公务用车得到保障,曾经备受公众诟病的“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问题也得到了一定遏制。但是,笔者观察发现,部分基层单位的开会交文用车有增多的现象,而且有的乡镇还比较突出。一些基层同志希望在公车“减肥”的同时,文山会海能再“瘦身”,使有限的公务车辆更多地用在为基层谋发展、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上。
事实上,近年来,基层及公众希望文山会海“瘦身”的呼声一直很高。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就把重点放在“精文简会”等治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上,体现了务实亲民的执政新风。各地也纷纷采取措施,搬“文山”、填“会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民意、顺民心。但是,由于一些领导机关在办文、办会等方面仍固守于传统思维方式,着眼于官本位,文件、会议过多过滥的问题,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例如,一些部门在实现网络化办公的今天,仍然缺乏“无纸化办公”的意识,公文往返仍习惯于“白纸黑字”传统思维方式,生怕一旦失去确凿的文字凭据,自己会无辜担责。因此,各种文件、材料、报表,既要求交电子版,也要求交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的纸质版;一些没有多少实质意义的“征求意见稿”,也要求如此这般反馈。同时,上级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召开的大会小会,基本上都要求单位主要领导参加;一些原本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也坚持集中开;一些可以文代会的工作,也要求必须现场讲。
近日,笔者与几位乡镇干部谈及公车改革后基层用车情况时,某镇负责公车派遣的同志就感叹,他们镇仅有的两辆公车都快成取文件、送文件的专车了。几位乡镇负责同志坦言,现在上级部门的会议还是有些偏多,在要求不能代会,又要列入年终考核的情况下,乡镇领导只好以“游击战”的方式应付。他们担心,开会交文用车过多,会影响到一些工作的开展,比如抢险救灾、为群众办理急事等等。
事实上,文山会海的泛滥,不仅造成宝贵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会给基层“添堵”,造成工作效率不高甚至政令“梗阻”,影响工作开展;同时,还会损害上级机关权威,助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
会风文风,直接关乎党风政风。公车改革,除了从节约行政资源的角度来考量,最终目的意在纠正官本位思想,从源头上杜绝少数部门、公务人员违规配备使用公车等不正之风,遏制车轮上的腐败。而减少公车改革“后遗症”,无疑会助推公车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公车“减肥”之际,要让文山会海“瘦身”等其他方面的配套机制、措施也及时跟进并完善。同时,基层公务员要主动适应车改新政,除严格按规定使用公车外,要多采用步行、乘其它交通工具方式出行,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作者:四川省什邡市水务局 易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