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吴文辉:夯实社会基础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读书与享受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读书与享受

  散文(朱玉富)

  读书与享受,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现实生活中阅读真的与幸福划等号。武侠小说家金庸应聘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后,上的第一堂课是讲座式,由听课者提问。这种授课方式,深受学子喜爱,他们在课堂黑板上大书“欢迎大师兄”。金庸开宗明义,给小师弟、小师妹们赠了四字箴言:终生读书。他还对这四个字做了诠释:只要有书读,做人就会幸福。

  4月22日,济南钢城区委宣传部、山钢股份党委宣传部、莱钢集团党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开展2025年“书香钢城。钢好阅见”全民阅读季启动仪式。活动现场看到这样的四句话,让笔者心情大悦。“贫者因读书而富,富者因读书而贵,贵者因读书而智,智者因读书而乐。”作为举办方的启动语,这段话编得实在绝妙。

  读书的习惯大都是小时养成的。我在十岁前,已翻完了家中的上百册图书。那时父亲担任庙子、九龙和罗汉峪村三个村的联社社长(也就是现在的村长)父亲单独一间办公室,我独居其中,以书为伴。每晚斜倚枕上,灯光昏黄,眼睛就是从那时开始近视的。

  说翻而不说读,是因为我懵懵懂懂,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不辨滋味。这不是陶渊明说的不求甚解,而是年幼无知,还读不懂其中涵义,只是看看热闹。记得有一本《真正的人》,当时看得满头雾水。

  我不止一次地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借了书,读个通宵达旦,也是常有的事。——一夜一本《红楼梦》,一夜一部《三国演绎》,陶醉在书的故事里不知东方之既白。我读书好像没有目的,始终是一种超功利的纯粹的爱好。培根说:“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我属于哪一种呢?仅仅是消遣,不会如此痴迷。作为装饰,从来没想过。我一直呆在机关里,机关内研究生、硕士、博士如林,装饰给谁看呢?说增长才干,我没有机会显露,也不知道才干这玩意我究竟有没有。

  培根还说:“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我素来不羡慕富贵权势,锦衣玉食,靓车豪宅。惟独羡慕别人学识渊博,文章精妙。对号入座,我,就是那个愚鲁者。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杨绛先生此话,深得我心。这也是读书的快乐之一。我不仅崇拜杨绛先生,还做了一会雅贼,偷来这么有趣的话,为拙文增光添色。

  张岱《快国道古·言语》:“陶石梁曰:‘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惟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尽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千载之下而觌面古人。天下之乐,无过于此。’”妙哉斯言。在没有互联网之前,这确实是读书人独有的享受。现在读书人愈来愈少,原因之一,就是读书的这种“专利”已被网络涵盖。黄庭坚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那是农耕时代,节奏缓慢,通信落后。如今信息社会,网路媒体空前发达,报纸、图书、广播、电视、大数据、云计算、平板、微薄、微信、客户端手机……再这样说,不是迂腐,也是老土。

  也许是习惯,即便网络将世间的图书一网打尽,我仍然钟情于真正的纸质书籍。买书的欣悦,淘书的惊喜,聚书的乐趣,翻书的惬意,摸书的感觉;还有沙沙的声音,油墨的味道,各种不同的纸张、版式、装帧、插图……电子出版物都难以取代。

  人的一生,就像一棵树。一棵开花的树。何谓快乐?开一朵花无果。何谓享受?开满树花不结一果。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每天都读书,每天都快乐,每天都开一朵花。这样的日子,一天天到老,能不享受心怡吗?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信也!

  作者:朱玉富,山东济南钢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