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宋佩琳:高龄乡村医生退出机制不畅的原因?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刘琴:建档立卡难题暴露新就业形态困难群体保障短板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方式灵活,但社会保障不足,四川省绵竹市200余名外卖配送员中,仅有40名购买社保;300余名快递小哥有170人购买社保。困难职工帮扶政策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绵竹市总工会在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困难职工帮扶过程中发现,新就业形态群体建档立卡面临诸多困难,现就发现的困难提出意见建议。
 
  一、绵竹市新就业形态群体建档立卡工作中的难题                                                                                                                                                                                                                                                                         
 
  (一)身份认定困难
 
  《四川省总工会省级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办法》中省级困难职工的认定标准为:须签订有一年以上劳动合同或能出具一年以上劳动关系证明的职工或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模式灵活,就业关系松散且流动性较大,往往没有与平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据调查,绵竹市200余名外卖配送员都没有与平台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大部分网约车司机采用“多平台挂靠”模式,用工关系碎片化。这就造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份认定困难,难以被纳入保障范围,享受应有的帮扶。
 
  (二)信息收集困难
 
  《四川省总工会省级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办法》中基层工会收到困难职工建档申请或主动掌握困难职工基本情况计划为其建档时,对其进行摸底调查。由于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与平台公司仅仅为挂靠关系,加之常年在城市穿梭,与户籍所在地基层工会交流少,平台公司和基层工会对其情况了解很少,难以掌握他们中的困难情况;另外,平台计费规则复杂,如外卖存在满减补贴、抢单奖励等情况,使得他们缺乏稳定的工资流水,难以提供有效的收入证明,这些无疑给困难认定工作带来挑战。如市总工会通过各种线上线下渠道广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工作,2024年有初步申请意向的3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18人因未能提供有效收入证明而放弃申请。
 
  (三)对工会帮扶价值认识不足
 
  对于困难职工申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遍兴致不高。一方面,他们觉得申请流程较为繁琐,需要准备各类材料、经过多个环节审核。另一方面,他们工作模式特殊,时间就是收入,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影响收入。再加上部分外卖员、快递员对困难职工帮扶政策缺乏深入了解,没有充分认识到申请成功后能获得的工会的长期帮扶和关怀,所以即便生活中确实面临困难,也因觉得麻烦、怕耽误接单赚钱而不愿申请。如2024年我会开展活动为新加入工会的4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职工互助保障,虽然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但是最后主动申请的只有28人。
 
  二、意见建议
 
  (一)优化身份认定机制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议对认定标准进行灵活调整,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证明外,可以将工作流水记录、平台派单记录、工作时长证明等纳入身份认定的参考依据。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属的身份认定数据库,整合平台数据和工会调查信息,以便更全面准确地认定其身份,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劳动者能顺利纳入保障范围。同时鼓励平台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保障劳动者权益。
 
  (二) 创新信息收集方式
 
  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劳动者的工作收入、接单量等数据,生成具有可信度的工作收入证明,以此作为收入证明的补充。针对工作流动性大的特点,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状况、收入变化和困难情况,确保帮扶政策能够精准落地。同时,加强平台公司与基层工会的沟通协作,定期开展联合调研,深入了解劳动者困难情况。
 
  (三)加强政策宣传和服务
 
  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集体意识。同时,继续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及困难职工帮扶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提升他们的维权意识。建议政府根据新就业形态的特点,制定专项帮扶政策。例如,针对外卖员、快递员等群体,推出新就业形态群体交通意外保险、健康体检等专项福利。
 
  作者:四川德阳绵竹市总工会 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