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王金凤:网络职场话术教学侵蚀 青年正向职业认知的表现及建议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旷雨露:乡村工匠供需断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经调研,四川省绵竹市现有乡村工匠共60人,主要涉及技能技艺类型有传统建筑、雕刻彩绘、食品制作等。
 
  一、存在的问题
 
  (一)技艺传承中师带徒作用发挥不好。乡村工匠的手艺一般都是祖传或者跟着师傅习得,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累积,部分老工匠会因“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保守观念,不愿传授学徒核心技艺,而学徒长期处于初学、帮手阶段,技艺得不到提升,收入得不到保障,久而久之就失去学艺兴趣。
 
  (二)传统培训与现代需求错位。一是培训内容与产业需求错位。绵竹市当前培训仍以传统建筑、年画雕刻等传统手工技艺为主。例如,2024年建筑工匠培训仍聚焦砖砌体施工、模板施工等基层技能,未覆盖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等新技术课程。二是培训周期与市场需求脱节。建筑工匠培训以5天集中授课为主,实操环节仅占30%,学员难以适应市场对施工管理、成本核算等进阶需求。
 
  (三)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不够完善。尽管国家为乡村工匠培育提供了顶层设计,但受限于地方思想意识和财力不足等问题,在实践中乡村工匠的培育发展还存在困难。同时,培育乡村工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的协调合作。如:绵竹市年画特色产业,虽有18名乡村工匠。但是行业管理缺失,存在恶意竞争,后继人才培育不足,年轻人想要获得认定比较难。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青少年乡土情怀培养。一是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二是鼓励乡村工匠工作室在周末、寒暑假开展传统技艺的特色培训课程,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技艺和手工业的兴趣,为乡村工匠的人才培育奠定基础。三是吸引优质青年人才返乡。搭建发展服务平台,出台人才返乡的帮扶机制,调动人才返乡积极性,优先引导农村本土出身的优秀人才反哺家乡、返乡兴业。
 
  (二)逐步改进职业培训内容和教育方式。尊重本地乡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地制宜制定培训内容,在传统技艺课程中嵌入数字化设计(如年画衍生品开发)、智能设备操作模块、手艺技能传承创新和产品营销管理等课程。延长培训周期,灵活教学安排,建议推行“农闲课堂”“夜校培训”等形式,减少对乡村工匠正常工作生活的影响。以技能提升为根本目的,运用演示教学、任务教学等方法让学员干中学,对学员的考核结业也以技能考核为本,达到技能要求即毕业,而不强制学制要求。
 
  (三)加大对乡村工匠的政策支持。一是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制定区域内乡村工匠培育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任务措施和资金来源,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实施。二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完善全国统一的乡村工匠名录系统,记录工匠信息、信用评价、教育培训、政策扶持等信息,并对目录内乡村工匠的技能培训、品牌推介、名师认定、职业资格认定和职称晋升等给予支持。三是支持乡村工匠创办特色企业,在用地、税收、金融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对乡村工匠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开展的教育推广活动给予资金支持。(作者:四川德阳绵竹市 旷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