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法官国际日:初心不改逐光前行
——成为法官一周年的思考与感悟
时间悄然流转,转眼间,我成为法官将近一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到吉林省延边林区中级法院成为一名法官助理,再到如今在吉林省敦化林区基层法院立案庭履职,每一步都承载着我的法治理想,也见证了我的成长。这一年,我在立案庭接待了无数当事人,化解了多种多样的纠纷,也体会到了司法工作的责任与温度。立案庭不仅是诉讼的起点,更是司法服务群众的第一道关口,每一次立案、每一次调解,都是对公平正义的践行。
回望我审理的第一起案件,那是一起双方同意离婚的案件。在审判席上,我看着曾经携手共度生活的夫妻,如今因种种原因走向婚姻的终点,内心五味杂陈。庭审过程中,我不仅关注法律关系的解除,更关注案件背后的情感因素。我耐心倾听,释法明理,帮助双方在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上达成一致,让这场离婚纠纷得以平和落幕。庭审结束后,原告在庭外对我说:“法官,谢谢你,让我们体面地结束这段婚姻。”这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司法不仅关乎裁判结果,更承载着社会责任和温度。
作为一名青年法官,我也曾感受到部分当事人最初的不信任。在立案、庭审过程中,一些当事人看到我年轻的面孔,难免流露出疑虑,甚至会直接问:“法官,你这么年轻,能行吗?”但庭审结束后,很多人都会由衷地说:“法官,谢谢你,你很认真、很负责。”这样的转变让我倍感欣慰,也更加坚定了我的初心——用专业和公正赢得信任,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司法的温度。
这一年来,我接待过因民间借贷纠纷焦急万分的老人,也安抚过因交通事故失去亲人的家属;我帮助当事人完善诉讼材料,也努力用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每一次成功的调解、每一起案件的妥善解决,都是对我初心的鞭策,让我更加坚定要做一名有温度的法官。
值此成为法官一周年之际,也恰逢女法官国际日的到来,作为一名女性法官,我深知,女性的耐心、细腻和共情能力,在司法工作中能够发挥独特作用。从审判席上的冷静判断,到调解桌前的耐心倾听,我们用专业与坚守,诠释着法治的温度。未来,我将继续怀揣初心,以公正为笔、以温暖为墨,让每一份判决都承载正义的分量,让每一位当事人都感受到法律的温暖。
(作者:吉林省敦化林区基层法院 崔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