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具有像灯笼一样的注意力
文/许安安
在《孩子如何思考》中,高普尼克这样写道:“如果说成人感知世界的方式是聚光灯,那么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更像是能照亮四周的灯笼。孩子并不会仅仅体验着周围世界的某个地方,相反,他们同时生动地体验着所有事物。”儿童具有像灯笼一样的注意力会有怎样的具体表现呢?下面我就选取班级的几个情景来回顾、分析和反思。
一、情景再现
情景1捏西瓜虫
今天我们依旧在小院子里玩耍,这里有丰富的材料:大型滚筒、轮胎、篮球、秋千、滑梯……俊俊和王子程竞相玩了一会滚筒,又和高逸兴他们几个在滑梯上玩了拦路的游戏,之后就飞快的跑向活动室,不一会的功夫就把他们的昆虫器取来。一如既往开始了他们之间的默契配合,王子程拉开垫子,俊俊连忙蹲下,把夹子放在地上,用拇指和食指柔韧有余的把在墙缝里的西瓜虫捏起来,放进昆虫器里。他俩继续向前找寻着,俊俊说:“咱们去潮湿的垫子下面去找,那里肯定会多一些。”尾随他们的还有刘芙鸣、云朵、语婷,当王子程再次掀开垫子时,大家兴奋地叫起来,在一个腐烂的苹果下面有一堆西瓜虫,俊俊说:“这是一个西瓜虫部落,他们太聪明了,都藏在烂苹果下面吸吮美味的苹果酱呢。”围在旁边的小朋友哄堂大笑起来。俊俊小心翼翼的把腐烂的苹果又藏在了垫子下面。
分析:俊俊在小院子里游戏不局限于现有的游戏材料,也会根据游戏需求自取昆虫器,并且根据自己兴趣去探索环境。正是这种十分宽泛的注意让孩子成为非凡的学习者。比如:俊俊从开始玩滚筒—到滑梯—自取昆虫器—捉西瓜虫—藏腐烂的苹果;他们会敏锐的觉察到环境中哪一处是潮湿阴暗的,在大脑中建构太阳日照与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腐烂的苹果下面西瓜虫数量多,从而积累西瓜虫饮食生存的必要条件,甚至会构建潮湿环境、有腐烂物体下与西瓜虫数量之间的关系的知识体系,从而进一步归纳出动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俊俊也不会将手中的昆虫夹当做唯一的工具,而是能判断出在墙缝里的西瓜虫就可以用手捏,危险的虫子不管在墙缝还是在平整的地面都要用工具夹。
情景2—西瓜虫交换蚂蚱
第二天,俊俊和王子程依旧拿着昆虫器在院子里继续逛来逛去,他看到卢畅昆虫器里的蚂蚱很惊讶,问他:“你在哪里捉到的?”卢畅说:“这是我昨天在石榴树的草丛里用手扑的,那里还有好多,就是不容易发现,因为他们长得和草一个颜色。”俊俊一边把眼睛凑到昆虫器上,一边说:“明天咱们也一起去扑蚂蚱。”一边商量卢畅:“你给我这个蚂蚱吧,我给你两个西瓜虫,咱俩交换。”说着,俊俊就把西瓜虫向外倒,卢畅小心翼翼的把蚂蚱倒向俊俊的手中,俊俊则两个手捂成聚宝盆状,两个可爱的孩子配合的天衣无缝,他俩成功交易。俊俊还拿着向我炫耀说:“老师,你看,我的昆虫器里有一只蚂蚱。”
分析:俊俊在小院子里玩耍不仅会关注自己的西瓜虫,还会关察到卢畅的蚂蚱,甚至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会想出合理的办法和策略,使得其他小伙伴同意,非凡的交易,权衡的判断力,交易成功后还会向我炫耀他的战胜品,分享成功的喜悦。幼儿对环境和事物广泛的注意,让他们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和欲望,在发现和探索中会获得新的体验和知识。
情景三数蜈蚣脚
这一天,加入游戏的队伍又壮大了,有王子程、介允、宋语婷还有蒋维聪、刘芙鸣、杨景硕。邢介允和王子程用力的掀开一片潮湿的垫子,俊俊就半蹲着弯着腰仔细观察墙角。蒋维聪喊李意俊的名字,:“李意俊,快看这里。”这时介允和刘芙鸣也蹲下一起看聪聪用手指向的位置,是一只蜈蚣!俊俊飞快的跑过去蹲下说:“让我来,让我来,蜈蚣有毒,只见他拿出夹子娴熟的把蜈蚣夹起来,放在昆虫器里。”旁边的王子程惊讶的说:“天哪,蜈蚣有好多好多的脚,难怪它跑的那么快!”刘芙鸣说:“我们可以用昆虫器上的放大镜观看蜈蚣的脚。”杨景硕则说:“蜈蚣在昆虫器里到处爬,根本看不明白。”大家围在一起唧唧喳喳,这时我们的代园长也随着孩子的讨论声凑了过来。俊俊就活灵活现的向代园长介绍自己昆虫器里的“朋友”。
分析:因为儿童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所以他们的注意也是自由、宽泛的,因此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他们在探索环境中,聪聪知道自己不敢去捉蜈蚣,所以喊俊俊帮忙,他们在游戏中知道规避风险,判断谁的能力能胜任此任务。俊俊不仅能推测出蜈蚣有毒,还掌握了一系列捉东西的技巧。子程还总结出:因为蜈蚣的脚多,所以爬的快。景硕则推断,蜈蚣动,数数会受影响。儿童是因果关系的大师,是天生的的数学家和探究者。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广泛的对世界产生好奇,探索未知的方方面面。
情景四:捉小壁虎
今天俊俊一蹦一跳的拿着昆虫器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王子程就跟在后面追着他跑来跑去,俊俊时不时的晃动他昆虫器里的蜈蚣和蚂蚱,王子程问俊俊:“昆虫器里面放上土是不是还要放上点菜叶子,它们是不是还要进食?”俊俊回答说:“今下午回家让我妈妈放上点蔬菜叶。”就在这时,墙壁上有一只小壁虎映入他们的眼帘,王子程开始惊奇的叫起来,俊俊飞快的拿出夹子,一边蹲着一边追随着壁虎向前挪步,在一边的宋雨婷和其他小伙伴看着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也叫起来。俊俊说:“不要叫,不要叫,越叫它越会跑。”在俊俊追小壁虎的第33秒时,小壁虎的尾巴突然断了,后面围观的歆蒙说:“小壁虎的尾巴掉了,它慢慢的就会长出新尾巴来。”王子程说:“它的尾巴被你给夹掉了。”小壁虎因被赶到一个墙角,无法逃生,被俊俊在用时第39秒时夹起来放在昆虫器里。大家簇拥着观看,俊俊微笑着面向大家说:“酷不酷”歆蒙朝向我说:壁虎都走了,为什么它的尾巴还在动。邹一在旁边说:“看来它是有病。”刘欣怡问:“壁虎的头呢?壁虎的身体呢?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笑了。
分析:中班的孩子不再满足于:“是什么”等浅显表面的知识,他们注意的知识面也更广泛,更好奇“为什么”等探究性问题。当歆蒙和小朋友带着心里些许的疼痛和疑惑问我:“小壁虎为什么会断尾巴呢?“为什么小壁虎尾巴断后,尾巴还一直在动”此时的我并没有着急给他们答案,而是将思考的机会留给他们,引导他们复盘当时的情景。“是不是在夹它的过程中用力过猛,把尾巴夹断了?”“它在拼命向前逃跑时,尾巴断了后,尾巴是怎样动的等问题。”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他们探究小壁虎断尾巴的秘密—断尾巴和小壁虎保护自己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在层层递进的猜测、由表及里的探究思考中,他们可以积累丰富的认知经验,在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并在探究思考中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感悟和反思:结合四个具体情境,我们知道,儿童具有像灯笼一样的注意力,他们对这个世界是好奇的,正所谓:“一切皆好奇,万物皆可注。”如果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是自由的游戏场所,真实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探索材料,不加限制的机会,那么他们像灯笼一样的注意力就为他们发现世界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放手游戏,正是给了儿童—天生的学习者发现世界的机会。所以,回到开头的疑问,相信我们都已经有了答案。正是这种在游戏中宽泛的注意力,让孩子成为非凡的学习者,既然年轻的大脑天生适合探索、适合游戏、我们要做就是给幼儿这样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发挥他们注意力的长处,感知、注意世界的丰富性,让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游戏中不断感受万物、感受自然、感受生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世界、突破自我!(作者: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界湖街道中心幼儿园 许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