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审判庭工作已有半年有余,说我是个新人,我确实是民事审判岗位的新人,但实际上到法院,我已有6个年头,只是工作岗位、内容不同。最初接触的是办公室,随后到了综合审判庭,回想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总感觉收获的不只是成长,更是在特殊环境中有不一样的锻炼和体验。
在综合审判庭工作中,每一次成功的调解,每一次公正的判决,都让我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温度。案子虽小但却是关联着每一个当事人的生活,把每一件“小案”、每一个纠纷,以“如我在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做实“公正与效率”主题,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成本更低、时间更短、效果更好,这便是我从事法律工作的初心。
在法院,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战。转岗为法官助理后,有一起表兄弟之间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让我印象深刻,让我再次感受到“将心比心”在调解工作中的重要性。
表弟孙某一直以务农为主要生计。今年初,孙某因购买化肥等农用物资向表兄李某借款5万元,孙某承诺秋天丰收后,立即偿还借款。谁知,孙某一直未偿还借款,直至11月份,李某多次向孙某索要未果,孙某不仅躲避不见也拒接电话,李某一气之下将孙某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接收案件后,便嘱咐我说:“二人是表兄弟,不要因为借贷纠纷伤害了彼此间的兄弟情分,多沟通几次,多为他们做做调解工作吧。”
为了切实化解这起纠纷,保证二人的兄弟情谊,促使双方达成共识。我多次联系双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与原、被告细致耐心的沟通,向双方阐释相关法律规定。劝说原告从兄弟情谊的长远考虑及被告的实际情况换位思考、互谅互让,也明确告知被告应该承担的法律义务以及拒不还钱的法律后果。
李某表示:“本就是兄弟,钱可以慢慢还,但是他不接电话,拒绝沟通让人太气愤!”
孙某表示愧疚:“我也是不好意思面对表哥,今年庄稼收成很好,但是之前没有联系到合适的收购商,所以一拖再拖,目前已经经人介绍了几个收购商,卖完后立即还钱!”
最终原、被告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成功签订了调解协议。哥哥放弃对弟弟利息的诉讼请求,弟弟孙某同意当天先给原告5000元,剩余借款45000元于一个月内偿还完毕。兄弟二人面对面消除“误会”,互相之间多了一份理解,矛盾纠纷也随之化解。
在处理一些复杂的案件时,我也遇到过当事人的不理解和抵触,因此我便不断学习和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与同事进行讨论,以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得到公正的审理。有一次,一位当事人因为不了解法律程序,对我产生了误解,情绪激动,言辞激烈,我耐心地向他解释法律规定,帮助他理解诉讼的流程。最终,他不仅理解了法律的公正,还对我的工作表示了感谢。
作为法院干警,我们不仅要精通法律知识,更要学会与人沟通,理解他们的诉求,用法律的智慧解决问题,通过与当事人的接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司法为民的含义。
在与当事人接触过程中,我学会了耐心与倾听,倾听当事人的诉求,耐心地为当事人提供指导和讲解,每一次成功解决当事人的问题,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公正、专业、高效的原则,就能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篇手记只是我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代表了我对法律事业的热爱和对公正的追求。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守法律信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民事审判团队 施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