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踏上岗位至今,十年光阴坚守过立案窗口的问询声里、踏过在执行路上田间地头泥泞中、也在调解室的促膝长谈间悄然流转。岗位在变,角色在换,但那份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始终在林海雪原的风里愈发清晰。
以柔化刚,做家庭矛盾的解铃人
作为女法官,我总觉得法律的刚性里,该藏着一份女性特有的细腻。曾遇一对结婚近40年的夫妻闹离婚,女方情绪激动,喊着要上诉到底。但我察觉她并非真心想离,只是心里的坎儿过不去,便提议去她家中聊聊。看着家中干净整洁度屋子,我更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握着她的手,我像对家中长辈般劝道:“您把家打理得这么好,一定是个对家庭又细心又负责的人。在一起度过的这40年的时光,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如果真的因为这些琐碎小事就散了那该有多可惜。”她的眼泪落了下来,说出了心里的苦。经过与夫妻双方的交谈,最后这场家庭危机在拉家常般的对话里化解,再没让矛盾升级。这样的调解,是把“绣花功夫”用在实处,后来经过多次调解,我慢慢总结出“节奏式”调解法,速裁案件调撤率达90%以上,我想或许正是这份耐心起了作用。
踏遍山林,做百姓权益的守护者
有人说女孩不适合干执行,可我偏不信,在执行岗位上的坚持,能让“法律白条”变成真金白银。林区地广人稀,为了农民工的血汗钱,我们曾72小时辗转三地查封财产;为了查人找物,带着团队翻山越岭,把6个林场都纳入联动体系,连最远的瞭望塔都能触达。记得有次执行完毕,申请人握着钱,脸上充满踏实又幸福的笑容,那一刻突然懂了,所谓“最后一公里”,其实是百姓心里最踏实的距离。现在平均执行天数降到7天,执行完毕率63%,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安稳,是一张张当事人满意的笑脸。
守望林海,做生态法治的传声筒
林区的法官,肩上扛着的不只是案卷,还有整片绿水青山。我们拍普法视频,用真实案例讲清楚破坏生态的后果;在全媒体直播里,带着镜头走进东北虎豹的栖息地,让1800万网友看见“司法+生态”的力量。每次去林场普法,看着参天古木和林间生灵,就觉得这份工作多了层意义——不只是办案,更是让法治的种子在山川里扎根,让每一个来林区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法律在守护。
十年过去,从手忙脚乱的书记员到独当一面的法官,变的是处理案件的从容,不变的是面对群众时的热忱。基层法院的工作,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更多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可正是这些“小事”,连着百姓的心。往后的日子,还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在林海间把司法的路走得更稳、更远。
作者: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执行局 张雨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