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朱延鲁:生命不是儿戏,“死亡”岂能“游戏”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陈子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深植于每位中华儿女的心中,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璀璨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开放包容中更显坚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宛若一条绚烂的银河,汇聚了五十六颗璀璨的星辰,共同编织着中华文明的辉煌篇章。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汉匈和亲、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两族的和睦相处与边疆的安宁,还是文成公主入藏,架起了藏汉两族人民友谊的桥梁,这些经典事件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和”文化的精髓,以及各民族间团结互助、共谋发展的优良传统。正是有了这样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认同,中华民族才能够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洪流中奋勇前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和而不同”的智慧,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正如“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使得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非单一民族之复兴,而是56个民族共同之复兴。唯有各民族如石榴籽般紧密相依,铸牢共同体意识,每个民族皆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征程中找到自身之位置,发挥独特之作用,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之辉煌篇章,方能形成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尚书》中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族关系之和谐稳定,乃国家长治久安之基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纽带,它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增进民族间的感情,形成共同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氛围。同时,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抵御各种分裂势力的干扰和破坏,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团结的始终保持高度重视和不懈追求,从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到毛泽东主席的“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发扬“丝路精神”,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增进各民族的福祉,让每一个民族都能在共同的大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文化自信为根基,以民族团结为动力,以共同发展为目标,携手共进,共同绘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四川中江县集凤镇人民政府  陈子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