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曝出“病假条”兜售产业火热。而“中国网事”记者通过走访发现,“病假条”假冒居多,但却能发挥真病假条的作用。(8月24日《新华网》)
假的真不了,真的也无需作假。“假假条”背后存在的带薪休假无法落实,假条的真实性难以核实,才是我们最应关注的“真问题”。
请假需造假,员工是否真的无假可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 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2016年以来,多个省市都出台了相关意见,鼓励带薪休假。人民日报8月24日更是发表评论文章《让休假成为管理》,文章称“好领导要带头休假,更要合理安排员工假期。” 休假作为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看似得到了保护和支持。那么,既然国家鼓励休假,员工可以带薪休假,为何非要逼着员工开具“假假条”来证明呢?所以说,带薪休假缺乏刚性制度约束,员工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才是催生请假造假的根本原因。
假条的真实性难以核实,是助长“假假条”产业的形成直接原因。一方面,除了社会上造假外,大部分医院和医生对开具假条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大量“熟人假条”、“人情假条”出现。而且也没有医院把每一个开具的假条信息在医院官网上公布,使每张假条都公开透明,有案可查。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轻信假条,不能主动核实假条的真实性。假假条并不可怕,假假条能够在用人单位真实使用,才是可怕的。这是用人单位不主动作为的真实表现。
解决“假假条”这一问题,还要从“假假条”背后存在的“真问题”入手。相关部门要强化制度约束,出台带薪休假实施细则,保障员工合理的带薪休假时间,使员工理直气壮的申请属于自己的假期,休假时无需造假。医院和用人单位要主动作为。医院要通过规范假条开具流程,注明医生联系方式,把开具的假条信息在医院官网公布等方式,使开具假条真实性的核查更具可操作性。用人单位要主动作为,不轻信假条,要通过问病情、看病历、查医生、与医院沟通核实等多种手段,核查假条的真实性、
总之,只有做到合理的休假能保证,假条的真假能核实,用人单位主动作为,才能使“假假条”产业灰飞烟灭。(作者:河南濮阳县农村信用社 韩配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