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80%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三角、珠三角,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大面积雾霾频繁发生,引起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环境保护工作和大气污染治理多次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论断、新的要求。习总书记说,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像向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规定督查工作将以中央环境保护督查组的组织形式,对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并下沉至部分地市级党委政府部门。督查组长由现职或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省部级干部担任,副组长由环保部现职副部级干部担任。
说到巡视组,公众首先想起的中央巡视组,他们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全国人民乃至海外媒体的广泛赞扬。继中央巡视组之后组建的中央环保督察组,与中央巡视组实际上有着同样的作用,只是巡视和督查的领域不同而已。
中央环保督查组环境保护督察有三个亮点,一是层级高,明确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二是责任大,明确督察对象是省级党委和政府,实行党政同责。三是任务重,明确督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解决和处理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情况,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严格责任追究等方面情况。督察结束后,重大问题向中央报告,督察结果向中央组织部移交,作为被督察对象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存在六种情形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还要按程序向纪检监察部门移送。
“党政同责”是指,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环境保护负总责,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承担环境保护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一岗双责”通俗来说是指,领导干部既要承担本岗位职责,又要履行与其岗位工作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职责。
以上“三大亮点”到底有多亮,看看他们在督查的第一站——河北省所作的工作,就知道有多严厉了。
对河北省首先“下狠手”,有人认为是河北省长期以来污染比较严重,笔者认为,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河北省环境状况的督查,向中央进行反馈,以供决策参考。同时,也是向全国其他省份示警。
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2月4日,中央环保督察试点在河北展开,截至结束时,共办结31批2856件环境问题举报,关停取缔非法企业200家,拘留123人,行政约谈65人,通报批评60人,责任追究366人。
河北督察期间,共有26位省级领导被督察组进行了个别谈话,包括省委书记、省长,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一些省级领导同志,也包括省高法、省高检的主要领导。
督查动真格到如此严厉,可谓史无前例。足以表明,中央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
通过中央环保督查组对河北省环保工作的督查,笔者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看到河北的环境比以往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环保执法人员,很多已经做到不敢丝毫懈怠的地步。设在环保局的“12369”环保举报热线,基本上做到了24小时有人值守,接报后,及时向局领导通报有关举报情况,能在较短时间内安排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对正在发生的污染进行制止。用老百姓的话说,现在企业不敢放肆(污染)了。
中央环保督察组也对河北省作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河北督察试点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环保风暴”退去,整改仍在持续。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在一次汇报中提到,中央环保督察为河北找准环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难得契机。河北根据督察组反馈意见梳理出47个问题、283项整改措施,通过实行整改清单制,拉条挂账、督办落实、办结销号。
与此同时,借鉴中央环保督察模式,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省级环保督察制度。作为试点,已于今年5月19日对衡水市开展市级环境保护督察,并计划到2017年底完成对11个设区市和省直管县的督察任务。
环保督查的持续性没有因为中央环保督查组的离去而中断。
根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督察意见,河北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的《河北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日前对外公布。《整改方案》明确要求,到2017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67微克/立方米左右,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60%,各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
在坚决完成问题整改的同时,河北省举一反三,制定了8大类31个方面强化措施。
环保督查这把“利剑”一直是高悬着的。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河北环保的督察仅仅是告一段落,随时都会“杀回马枪”。如果以为“走了就走了”而重操旧业,必将受到严惩。
中央环保督察组河北只是第一站,第二站轮不到你,第三站一定会轮到你。不要以为离得远,而鞭长莫及。环保是国家大事,关乎国家的发展,关乎民生,不允许在全国任何角落存在污染。
2016年7月16日,中央第一、第四、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进驻内蒙、江西、广西,此前12日第八中央环保督察组已进驻宁夏。
其实,早在7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召开会议,就对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进行了部署,督察组近期将分别进驻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8省区,开展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环保督察。
公众有理由相信,督查组对河北施行的十八般武艺,同样会在其他省份施展。
在看到环保督查组的威力和河北环境保护取得成绩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在其他省份,虽然环保力度也在加强,但是,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尤其是环保部门对环保的认识仍然存在差距。
据中国民生经济网报道,有的环保局执法人员因私事,在回应企业涉嫌排强酸污水(属于环境犯罪)不能赶赴现场制止排污时说,“12369”不是“110”。也有的说,你以为这是“110”吗?你们休息我们就不用休息?还有的地方将“12369”和“政府热线”绑定,根本不提供环保咨询服务,打通了也没人接听。更有甚者,见外地号拒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凡是到某行政部门找领导,哪怕是一个小科长或者小主任之类,他们总会不假思索的说:开会去了。实际上,你要找的领导可能正从你的面前走过,只不过你不认识罢了。有个镇人大主任分管环保工作,已经到了上班时间了,他还在办公室睡觉,而值班人员却说外出检查环保工作去了。
商贩都要亮证经营,而有的环保部门(甚至政府办公大楼)在政府大楼办公,门上连牌子都不挂,值班人员也不知道具体房间号。
曾见媒体报道,湖南长沙市、河北承德市把所有政府机关单位的领导电话都在报纸上公开了。却没有出现像某些领导担心的那样会把电话打爆。在中国,大多数机关单位官员的手机号都是保密的。他们会告诉你,领导的手机号码不便提供,或者说提供了会挨骂。有环保局接待人员说,要是把领导号码随便提供给他人,会影响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可思议的是,即便是环保局执法人员的联系方式也一般不提供。
按照常理,对正在发生的污染现象,执法人员应尽快赶赴现场进行制止。然而,他们经常会用逐级汇报或走程序来应付举报者。
每个公民都有参与环保的权利,有的环保部门接到媒体举报后,不是首先把精力放在制止排污上,而是反复查核举报者的证件,不是持有记者证者不受理。一个县里的网络办人员,把环保局拒绝回答推到网络办的网媒举报人员视为采访行为,用某某大网人员曾经被警方带走审查进行威胁。
国家规定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要对举报者的身份进行保密。令人惊讶的是,当你向环保局举报之后,个别企业立刻就知道举报者的各种联络方式。
企业需要发展,但不能以污染环境的方式发展。个别环保执法人员对举报者存有敌对心理:“你们是怎么知道这里有污染的?我们怎么不知道?”“我要是把企业关了,工人下岗没饭吃了,你们就高兴了是吧?”“这是个大企业你们知不知道?”
“黑烟能冒到北京吗?”说这话的是一位农民,听了让人心里好纠结。
不止一次听到,有老百姓把“环境保护局”戏称为“环境污染保护局”。这话听起来确实太夸张,不过,不能否认有个别环保执法人员有保护污染企业的嫌疑。
中央环保督察组的最大亮点是,对党政一把手的约谈,充分体现了“党政同责”的重要性。这让那些心里总是认为那是“政府”的事与党委没啥责任的官员心里促动很大。约谈地方政府一把手,而且向社会公开,这是一个重大变化,真正释放了约谈效果。既然有一把手说了算的说法,那么,也要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让一把手说了算,说了不算,治理环境污染不到位就要追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环保工作做得怎么样,不仅关乎百姓的生存与健康,也与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说,地方各级政府不管是对当下经济社会发展负责,还是对子孙后代负责,都要在环境保护方面有所作为,以更主动的姿态、更严格的标准,积极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狠抓环境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要求,顺应百姓期待。
环境污染不是河北独有的,河北的环境问题是全国各省的缩影。对河北的“亮剑”,使河北的环境比以往有了大幅度改善。如果对每一个省都像河北这样“亮剑”,头顶的雾霾就会变成蓝天白云,脚下的污水和山川荒漠就会变成青山绿水、金山银山。百灵环保网评论员: 王振江 王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