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孩子玩手游等花光40万卖房款”“明上网课暗打游戏,孩子花了几万元买装备”“为充钱买装备,16岁少年竟走上诈骗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氪金”消费的报道引发关注。
孩子在游戏里充的钱,家长是否有权追回?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钱能不能要回来,关键在于未成年人有没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花巨额购买游戏道具的行为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其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的,该购买行为无效,所以父母可以要求平台退款。
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
如今,越来越多游戏平台为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沉迷其中进行了一些限制,包括“青少年模式”“健康时间”等防沉迷系统。
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游戏企业仍然存在漏洞。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需要各游戏平台、公司要严格执行现行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游戏企业自身的经营行为,落实网络游戏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做出适龄提示,并积极探索制定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服务规范,及时解决涉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纠纷。然而,技术是手段,真正最有效的措施是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模式。监护人要承担监护人的责任,切实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消费观,对自己的身份信息和银行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并教育、引导、监督青少年的网上行为。(作者:吉林省江源林区基层法院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