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贵州省从江县举行2025年上半年新兵入伍欢送大会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民生 > » 正文

“哥们义气”存风险,“执行不能”需警惕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王聪 张雨朦)在日常生活中,民间借贷似乎是一种常见的借款方式,民间借贷不同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缺乏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一旦出现问题,极有可能让出借人陷入困境,甚至引发一系列难以挽回的后果。近日,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执行的一起民间借贷案件,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小王与小李在参加一次饭局认识后成为投脾气“好哥们”,自从一次小李因生活需要向小王借款成功后,小李仿佛变成一个 “黑洞”,多次以各种花言巧语的理由向小王借款。小王在其哄骗下,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信任和积蓄向小李输送。更为离谱的是,当李某无力偿还旧债时,竟又以需要资金周转才能还钱为借口,再次向王某伸手借钱。而王某为了哥们义气,全然不顾自身的财务状况,瞒着家人,四处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借钱,只为满足李某不断膨胀的资金需求。经统计,小王通过微信向小李转账共计97次,转账金额百元、千元不等,合计高达80余万元。
 
  如今,小王的生活已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由于多次借钱给李某,他自己也背负了多起债务,被众多债主起诉,当小王终于想起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时却为时已晚。法院执行过程中发现,因小王风险意识不强,出借款项时未要求小李提供担保,诉讼过程中也未申请对小李进行财产保全,导致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通过对小李的工作单位、银行存款、住房公积金、房产、车籍、股权、保险等信息进行调查,穷尽了执行措施,也未能查找到小李名下可供执行的财产,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小李作为被执行人对多个法院列入失信名单,甚至因涉嫌诈骗罪案件正在被法院审理……
 
  小王的借款已经难以追回。曾经幸福美满的家庭,如今负债累累,支离破碎……
 
  这一案例生动地展现了执行不能的无奈现实。执行不能,并非法院执行不力,而是被执行人本身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财产线索难以查明,导致法院即便穷尽各种执行措施,也无法实现债权人的权益。在民间借贷中,很多出借人在借款时,仅凭对方的口头承诺,没有对其还款能力、信用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也未要求对方提供有效的担保或签订规范的借款合同。一旦借款人陷入财务困境或恶意逃避债务,出借人往往只能束手无策。
 
  在此,汪清林区法院执行局呼吁广大群众,务必充分认识到民间借贷的风险。在进行任何借贷行为前,一定要谨慎评估借款人的信用和还款能力,签订详细规范的借款合同,必要时要求对方提供抵押物或保证人。同时,要理性对待他人的借款请求,不要盲目出借,避免因一时的冲动,让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债务漩涡。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守护好自己的财富和家庭幸福。(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执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