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刘莹)近年来,为持续加强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保障,汪清林区基层法院坚持“如我在诉”推进无障碍诉讼服务建设,强化诉讼办案、内外联动、健全机制、共建交流等方面,切实保障社会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诉讼活动,进一步激活无障碍诉讼服务新效能。
一是坚持“如我在诉”,简化无障碍服务指引。明确无障碍诉讼服务流程工作指引,完善细化特殊群体立案、文书送达、调解、参与诉讼、执行等指导事项,以及申请减免诉讼费用、法律帮扶等相关服务,依托诉讼服务“全域通办”“法官进网格”“无讼社区、无讼林场”等,搭建立案咨询、诉前调解、诉讼流程、协助执行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社会群体全覆盖的全链条司法服务,实现“立审执”全流程的无障碍诉讼权益保障。
二是优化诉讼服务,提升“三优先”办事效率。开通特殊群体诉讼服务“便捷窗口”,做好涉特殊群体纠纷立案登记与诉前调解引导和繁简分流,实现优先立案、优先审判、优先执行。推行表格化、要素式立案材料文本样式,由导诉人员全程陪同指导操作立案、缴费、评价等事项的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积极采用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电话立案等方式,对无法来院办理的,提供预约立案、上门立案等便捷服务,从诉讼前端提供更加优质、精准、高效的诉讼服务。
三是强化梯次分流,探索无障碍调解模式。对涉特殊群体的案件进行专门标识分类,推行“立案审查+诉前调解”同步模式,在审查诉讼材料的同时,由专业法官现场组织调解工作。协同人民调解组织搭建特殊群体“司法确认”无障碍通道,经人民调解成功的纠纷,确保做到当天调解、当天确认,对无法到庭的采用流动法庭、上门调解等巡回审判模式,缩短涉特殊群体纠纷的办理周期,确保无障碍诉讼权益保护最优化。
四是深化联动协作,保障好特殊群体权益。围绕特殊群体当事人诉讼工作,与社区共建“流程引导+网格办理”方式,对无法到现场或不能自主办理的,提供代办、帮办服务;以法检协作“诉前调解+支持起诉”方式,开展涉特殊群体诉讼案件释明引导,代为宣读、送达起诉书、传票、裁判文书等文本材料;增强与民政、残联的共作共联,通过“协助调查+法律帮扶”开展实地调查、协助执行、减免有关诉讼费用等事项,推动形成“法院+社会力量”协同保护特殊群体权益的共治格局。
五是延伸服务广角,开展诉讼后关怀回访。充分发挥司法修复治愈功能,持续推进法院审执工作与回访帮教紧密结合,将特殊群体来信来访纳入“有信必复”工作全流程,落实受理、登记、办理、反馈、回访等闭环办理,做到“既答复又落实”,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坚持做实诉讼后续的延伸保障,协助修复因冲突破坏的人际、社会关系,对涉特殊群体案件生效裁判迟延履行的,督促及时主动履行义务,实现司法办案“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六是加强宣传示范,厚植无障碍法治文化。发挥典型案例引导作用,结合助残日、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等节点,主动设点宣传或入户走访,在社区、集市、校园、工厂等重要领域开展法律咨询、诉讼引导、诉前调解等宣讲活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方式解决矛盾纠纷能力水平,通过个案办理、类案宣讲、预防化解以点带面,促进全社会形成关注特殊群体的良好氛围。
汪清林区基层法院坚持新时代司法文明理念,为行动、交流等方面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全覆盖、高效、精准的无障碍诉讼服务,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当事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诉讼活动,提升预防化解涉特殊群体矛盾纠纷法治化水平,为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提供全方位司法保障。(吉林汪清林区基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