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龙湘:修己以安人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龙湘:修己以安人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近日读到史学大家许倬云的《华夏经纬》,感悟良多。许先生在耄耋之年依然满怀热忱叙述着华夏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以睥睨天下、胸怀民族的自我修养做出了中华儿女的表率。其中多处以论述求启示,以探究求思辨,对“世界的中国”和“中国的世界”做出了严肃认真的思考,的确让人佩服。
 
    其实对于许先生的印象最早来源于王小波文中“最最推崇的老师”,他对学生的好奇心、领悟力、求知欲给予鼓励,引导学生用善于思考、科学有趣的方式取得进步,是个有学识有眼光的良师。而在《十三邀》里,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质朴的许倬云。从身体残疾到满腹才华,从坚守自我到独立思考,从“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家国情怀到思源感恩的饱含泪水,许先生尽己之能厚积学识,并且以启发智众为己任,让我们多少随波逐流、无欲无求之辈汗颜。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参与者和历史的见证者。很幸运在许倬云先生的读本里看到了前辈的学术志向和投身社会改革的衷心,他们以自己的洞见、忧思和告诫凝结出非凡的智慧和良知。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已经站在了时代的潮头,既要面对新征程,又要解放思想,以常有的内发修正去安顿身心、坦荡心胸,实干创新。作为世界人,必须正确面对百年剧变,不用去抱怨大环境不友好,不能以己之见无端揣测;要正确接纳这种巨大的挑战,看明白世界发展演变的规律,沟通融合,追求世界大同。
 
    “每个个人的抱负,应当是修己以安人。”许先生以平和又深刻的嘱咐,让我们豁然开朗。《华夏经纬》用了8年的时间思索、架构、口述、写作,是许先生用尽一生教诲我们如何去看历史、看世界。我们生存的世界前后相续,往往迷茫在找不到安身之所。读书学史就是要去校正我们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每当我们感觉自己力不从心、失落无望的时候,还有很多办法可以振作起来。要知道厚积薄发是需要积累修炼的,多读书多思考,把自己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谁有不是沧海一粟呢。唯有修整好自己,既能够冷峻观察,又可以抱持热忱;既要去汲取营养,又能散发正能量,做正直友善的人,方能“安他人、安百姓、安社会”。
 
    (作者:四川省绵竹市发展和改革局 龙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