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难,难在突破既有利益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大局意识,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和个人利害得失”。这告诫我们,改革必须有正确的利益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力量。(11月18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改革,必然会触及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因而必定会有人欢喜有人忧。触及既得利益者,必定会反对,这正是改革的阻力和难点所在。笔者认为,改革行稳致远需树立民本利益观,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着力点和方向。民本利益观是改革行稳致远的正确利益观,改革必须树立正确的民本利益观,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努力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树立正确的民本利益观,需“三问于民”。
树立民本利益观,需问需于民。改革的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鼎力支持,改革才能行稳致远。因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什么?人民群众最需要得到什么样的利益?必须要由人民群众来回答,由人民群众“我的地盘我做主”,而非政府工作人员来揣摩或擅作主张。为此,改革必须问需于民。另外,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下一步改革的着力点是什么?人民群众有哪些新期待和新要求?也必须问需于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求,就是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问需于民要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身边,和颜悦色,循循善诱,方能问得人民群众的真正心声和需求。
树立民本利益观,需问计于民。条条大路通罗马。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方式和途径也并非只有一条,不少还是多条。但,最佳的方式和途径,只有一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决定力量。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人民群众是智慧的化身,是公务人员最好的老师。因此,为了实现改革的最佳效果,需要采取最佳的手段,改革必须问计于民。通过广泛收集人民群众的“金点子”,汇集民智敏慧,努力取得改革事半功倍的社会效果。
树立民本利益观,需问效于民。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了有效维护和充分满足?也即改革的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是直接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他们感同身受,最有发言权。因此,改革必须问效于民。问效于民,掌握了改革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也才会坚定下一步改革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持续将改革的伟大事业更好地推向前进,这也是党员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之,改革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利益观,党员干部必须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努力做好“三问于民”工作,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让改革之舟行稳致远。(作者: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