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刘婧:以“讯”为令筑牢防汛救灾“红堤坝”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人生三阶:阅世、越世、悦世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人生三阶:阅世、越世、悦世
 
  苏东坡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
 
  多读书、读好书,阅读“悦”美好。阅罢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唏嘘良久,感慨万千。苏东坡,苏轼,大家都不陌生,“唐宋八大家”之一,相信每个人都能出口成诵几句他的经典篇目、诗词:诗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文如前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等等;
 
  太多太多了,但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因为他不只是文学家、书法家,他身上还贴满了画家、发明家、美食家、建筑师、水利工程师、音乐家、潮人等各种各样的标签,堪称全才。借用林语堂先生所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等等”。
 
  画如《木石图》,2018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卖出4.117亿元人民币天价,《墨竹卷》2014年在北京保利拍卖行以1.219亿元高价成交。书法如《功甫帖》,2013年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9个字卖了5037万元;《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其发明或改良并以东坡命名的美食多达66个,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东坡肘子、东坡肉、梅菜扣肉等,另外他还治理水患、修浚西湖、京杭运河等,治理徐州黄河水患,留下三潭映月、苏堤,创办了有史以来第一所公立医院等。
 
  开卷有益,阅毕沉思。为什么那么多喜欢的书籍,最终选择了《苏东坡传》。可能青春年少时,喜欢的是他腹有诗书气自华;而立之年人生之秋,尤其是自己,经历了一些生老病死后,更喜欢的是他“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苦闷之时,我曾反复多次翻阅了这本书,希望从更深层次中真正看懂苏轼,也看懂自己。我认为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看清世界、明白自己,像电影《霸王别姬》中关师傅在教徒弟时经常说的一句话:人啊,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苏轼的一生是一场充满禅意的人生之旅,希望和失望、亢奋和凄冷、轩冕荣华和踽踽独处,在他生命的历程中交替更迭。二十岁时,李白还不曾走出过剑门关,而苏轼,却已经名动京师了,欧阳修“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也。”这就是成语出人头地典故的由来。但苏轼,在他二十岁那年,便耗尽了一生所有的运气。1057年,正当他高中进士,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家乡传来了母亲病故的噩耗;四年后苏轼还朝任凤翔签判,但伴随着这个喜讯而来的,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病逝了;妻子去世后的第二年,父亲苏洵也驾鹤西去。兄弟俩眼含热泪送父亲和苏轼妻子的灵柩会四川故里,又是三年。等苏轼再次回到京城时,因反对新党王安石被贬,因与旧党司马光政见不合被外放,当朝两派皆不容他,还遭遇了北宋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一贬再贬成了他一生的宿命: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颍州、定州、惠州到儋州,病逝于常州。苏轼在临终前写了一首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亲人去世、诬陷入狱、濒临杀头、降职被贬、食不果腹等等,这一桩桩一件件,如果接二连三地发生在我们身上,任谁都难以一笑了之。苏轼不是神,他也是人,自然也愁,可是很快,他便从老庄哲学中受到启发,在忧愁中走了出来。从“十年生死两茫茫”到“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再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转瞬即逝的权利名望,没有使他迷失自我;无尽无休的艰难苦恨,也没有让他厌倦人生;他用半生的颠沛流离,感悟人生真谛,领悟宇宙真相;他用一生的飘零,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他已经不止能宽慰自己,而且可以治愈他人了。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提到了一种人,这种人可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人叫做“古仁人”。我认为苏轼就是这种人。他在没有任何实质性错误的情况下,一再被贬,半生漂泊,却从未把内心里的怨与恨施加给这个世界。他在密州救灾,在徐州抗洪,在杭州筑堤,在儋州教书,他留给世人的,都是美好。而他自己所承受的,是丧妻,是失子,是报国无门的遗憾,是无人理解的孤独。我又觉得他不完全是“古仁人”,因为“古仁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苏轼当然也有忧愁,但他的不凡之处就在于他有一颗有魔力的心,能让忧愁幻化成诗,别人的苦难仅仅是苦难,而他的苦难里却开出一朵花来。
 
  纵观其一生,我更喜欢用电影《一代宗师》中的经典台词“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来形容他的修行。儒家让苏轼见自己,积极进取;道家让苏轼见天地,顺应自然;释家让苏轼见众生,济世救民。从少年的洒脱、到中年的通透、再到老年的超然,是苏轼教给我们最好的活法,也恰恰对应了人生的三个阶段:阅世、越世、悦世,也折射出了我最喜欢的座右铭,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读万卷书,是为阅世,则眼界更开阔;为天地立心,超脱自我超脱苦难,是为越世,则心胸更豁达;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学会与这个世界和解,是为悦世,则生命更圆满。(作者: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