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孩子间的校园纠纷,是否属于校园霸凌?家长该如何应对?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骆赛利:浅议老旧小区改造及后半篇文章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党建引领“近”小区 情暖民心“邻”距离

  ——浅议老旧小区改造及后半篇文章

  老城老小区,在城市更新建设中,老旧小区往往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这些老小区周边通常设有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如:日间照料中心、餐饮店、便利店、健身器材等。地理位置优越,与医院、学校相邻,交通便利,出行方便。

  然而,老旧小区是市中心的“香饽饽”,却也是住户苦不堪言的“老破小”。这些小区一般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因建成时间久远,无物业、业主委员会管理,无雨污分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小区内雨污混排、楼顶渗水、车辆乱停、路面破损、管线杂乱等问题丛生。

  近年来,基层政府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着力解决“老破小”的顽瘴痼疾,努力让老旧小区在硬件和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小区的治理效能和和谐氛围也同步提升。但是需清晰认识的是,老旧小区改造远不止是建设工程,更多的是基层组织动员和基层社会治理。基层政府应将后半篇文章作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重心,整合更多资源、投入更多力量、采取更多措施,积极探索建立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真正让老旧小区从改造前的“硬骨头”变成改造后的“好口碑”。

  一是支部建在小区上。社区先行收集掌握小区党员干部积极分子情况建立台账。针对部分老旧小区住户规模较小,可将其纳入了片区联合党支部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联合党支部“主心骨”作用,由社区“两委”人员担任支部书记,抽调基层政府干部下沉参与,挂图作战,强啃硬骨,入户谈判老旧平房拆迁,稳步推进违建拆除,为小区提质改造“清障”。发挥社区党支部“领头羊”作用,发动党员干部、楼栋长、网格员、居民志愿者于改造前期对小区改造建筑面积、基础设施老旧破损程度、公共服务设施缺失情况等进行走访入户摸底,绘好“改造蓝图”;于改造后期对楼栋管理、区域划分、活动开展等进行共商共议共管,维护“幸福新居”。

  二是治理抓在小区中。针对居民参与度不高、业主散漫、无业主委员会等问题,探索“社区+业委会+综合管理”的小区治理模式,即社区参与,小区业主委员会主导,做好小区事务的综合管理。以逐户走访、集体座谈、电话问询等方式,积极挖掘热心小区事务、品行好、有威望的业主参与业委会组建,鼓励业主中的党员干部等担任业委会成员。业委会的产生使小区居民实现从“不想管理”到“主动管理”的转变,他们协助小区改造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安全监督、矛盾纠纷、沟通协调等工作,有效解决居民绿化改造、活动场所改造等问题,确保“关键小事”在小区内得到及时解决,不断提升小区居民参与小区管理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三是服务就在小区里。在小区改造中加入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视频监控、门磁门禁等“智慧”元素,建设智能安防系统,让居民出行更方便、生活更安心。在小区管理中构建社区党支部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和党员志愿者“三位一体”议事协调机制,凝聚各方力量投身到小区管理服务中,定期协商小区重大事项及住户急难愁盼问题,蓬勃发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让小区治理焕发新活力。(作者:四川省绵竹市 骆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