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将科学技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把握科技自立自强这个“牛鼻子”。用好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一要学会坚守。党旗飘扬风帆劲,组织引领促发展。1994年,国家天文台提出建造FAST项目,2016年9月25日该项目竣工,落地启用,历时22年;2023年5月28日,由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交付,耗时15年。从提出项目到正式启用,从研发到交付,“中国天眼”的第一次观测、C919的第一次试飞,其背后是对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坚守,对中国科研事业蓬勃发展的坚定信念。二要学会主动。积极扭转观念,让“等风来”变“追风去”。神舟飞船、长征系列火箭、量子卫星墨子号……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更讨不来,我们要有“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的清醒认知,要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真正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变被动为主动,实现跟跑、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
敢于用才“见器量”,精心育才“有深度”。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这个“蓄水池”,离不开对青年人才的任用提拔和培养。用活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一要打造“用”的机制。才者,材也。要营造爱才用才敬才的环境,学做“识才伯乐”,用好用活用对各类人才,摒弃求全责备和论资排辈,看准了就用,用对了就奖,让拥有真才实学的人大展拳脚、各施其能。二要营造“育”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拓宽培育路径。在理论中讲求因材施教,在实践中强化供需结合,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着力锻造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硬肩膀”。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长征”上,我们还有很多“雪山”要翻,还有很多“草地”要过。这就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突破思想桎梏,练好创新“内功”。用好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一要“破而后立”。创新意味着打破以往的习惯性认识和做法,需要我们解放思想,从理念层面、制度层面进行突破,要积极掌握新理念,广泛学习新技能,大胆运用新方法,灵活转变解决问题的理念,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进制度创新。二要守正不移。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但守正并不意味着墨守成法、抱残守缺,而是择善而行。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党对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四川中江县医保局
徐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