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孩子间的校园纠纷,是否属于校园霸凌?家长该如何应对?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王旭东:《逃出大英博物馆》中展现中国伟力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近日《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爆火出圈,虽然只有短短2分43秒,但是我们已经为此努力了183年。看似是玉壶的回归,实则是是中国志气、骨气、底气的回归。
 
  传统文物的“回归路”为何会引起大家的共鸣?
 
  首先,共同的情感寄托是破圈的前提。短剧以直白的语言,把一个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通过“玉壶”这一出口表达出来,引发国人对中国传统文物流落海外的历史遗憾。就像网友评论的“没人能心情平静的走出大英博物馆”那样,也没有人在看完《出逃大英博物馆》后内心毫无波澜。中华文明给了我们文物回国的志气,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志气的民族,正是这种志气让我们中国人能够为了让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国不断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坚定的追索流失文物,让属于我们的文物能够重新回家。
 
  其次,综合国力给了我们文物回国的底气。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我们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大量文物被掠夺、被盗窃,我们却无能为力。据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触目惊心的数字深刻的提醒着大家那段可泣可悲的历史。但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之下,我们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军事实力也位居世界前列。我们有了让文物回归的底气,文化自信给了我们文物回国的骨气。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句“回家”一定是共同的呼唤。虽然被侵略被掠夺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不可忘记的是吾辈当自强。在我们关注到文物流失海外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正是说明国人的精神内核正在一点点被激发,彰显当代青年的民族担当和历史情怀。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中国文化与历史产生兴趣,让他们能够为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保护文物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是宣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实力的有声力量。推动传统文物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现存的文物更加应该加大保护力度,让更多的文物释放出文化正能量。(作者:四川省绵竹市 王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