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情人有情。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对比其他西方国家漠视生命的做法,中国在疫情中捍卫了最关键的人权——生命健康权。然而,近期发生的事件,却让我们不禁思考,在疫情防控中,我们是否忽视或者侵犯了公民的其它权利。
近日,“天津返大连感染学生遭网暴”的消息引发关注。2022年 1月12日,大连发现2人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系天津返连人员。其中一名感染者就读于天津某大学,其向媒体表示,个人流调信息泄露遭到网暴,自己和家人承受很大压力。
这个事件透露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对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歧视,一个是对于感染者隐私权的漠视。
用一个矛盾不能解决另一个矛盾,流言病毒也不会消灭新冠病毒。习总书记曾说疫情下人民群众应该,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新冠肺炎感染者是病人却不是罪人,全社会应给予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更多关心关爱和帮助,不应有任何歧视和恐惧的心理。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歧视和网爆甚至会加深社会矛盾,使感染者不敢及时的报告自己的情况,导致疫情更加紧张。
新冠肺炎感染者也拥有隐私权,疫情防控和流调工作更应注重对于感染者个人信息的保护。调查和公布病例行程轨迹应该是两回事。前者为了追溯,后者为了提醒。公布流调的初衷是为了大家自查,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调中透露出的患者信息却成了一部分人攻击对象。一些地方不注重患者的隐私,让患者的个人信息流出,导致患者被网络攻击,这都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我们都能够换位思考,以责任之心抵抗疫情,以同理之心关怀他人,以团结之心共克时艰,共同守护疫情下社会的和谐稳定。除此之外,政府在疫情防控中应该避免简单化,“一刀切”的情况,科学防疫,灵活防疫,切忌因为防疫工作侵犯公民的其它基本权利,避免顾此失彼,本末倒置。(作者:贵州省六盘水市司法局 马嘉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