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获省优秀称号并表彰的许佩华,因涉嫌严重违纪而跌倒在临近退休时。女厅官许佩华的落马,是对“伸手必被捉”的再次验证,同时也敲响了警惕“59岁现象”的钟声。59岁并不是腐败者安全着陆的临界点、逍遥法外的避风港。不知多少贪官倒在了59岁的门槛上,如刘铁男、倪发科、陈安众、祝作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59 岁怪象。
这些人怀着侥幸的心理,只要挺过了59岁,顺利退休,安全着陆,就一切ok,安枕无忧了。一个又一个官员倒在了59岁,令人心痛、可恨可气。他们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让这些本可安享晚年的官员倒在了快退休前。一个清清白白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干部,到了临退之时却想利用最后的权力“狠捞一笔”,落得个“晚节不保”的悲惨下场,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这是少数党员干部放松思想改造,在两种体制转换过程中,价值观发生扭曲,背离了过去曾经坚持的党性原则,如出现了‘59岁现象’,临退之前捞一把等。
详解起来,无外乎这样三种情况。
俗语说:“善始者易,善终者难”。在即将离退休前夕,有的官员自感前途已尽,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便抓住“最后”机会“狠狠捞一把”,结果倒在从政的“最后一公里”。显然,这不只是这些官员个人的悲剧,更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大损失。其情其景,岂不令人扼腕?
有些领导干部以“劳苦功高”自居,总感觉年轻时把青春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到老了,只能靠基本的退休工资生活,与一些老板相比,觉得划不来,吃亏了,以前“傻”了,于是趁临老时捞一把,以让晚年生活过得更风风光光。
有的领导干部觉得到了晚年,风光不在了,担心“人走茶凉”,应该为自己的子女考虑一下、留下点什么,让子女一辈子衣食无忧,当官不就是为了封妻荫子吗?这种思想一旦滋生,就会在临退前狠捞一把,殊不知最后身败名裂。
一日得失看黄昏,一生成败看晚节。如何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晚节,永葆共产党人的纯洁性,这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个严峻考验。一个守不住晚节的官员,最终的结局必定焦头烂额。
“天下无贪”,是廉政建设的奋斗方向,全面治党的核心要求,更是民心最大的期盼。当前,党和政府决不能任由“59岁现象”泛滥。一方面,提升问责力度,落实终身问责,以“零容忍”打破官员“退了就了”的侥幸;另一方面,推行政务公开,严把监督关口,着力抓早抓小,不因官员临退就放宽标准、降低要求。
“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杜绝“59岁现象”,党员干部更要自省、自警和自律,勤除作风之弊、自觉守住底线,自觉践行“四种意识”,落实好全面治党的各项精神要求,尤其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者:四川省中江县 胡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