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代表们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赞成2958票!15时52分,表决结果公布,全场顿时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3月12日《人民日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与普通法是母法与子法的“血缘”关系,宪法是母法,普通法是子法。宪法的修改较普通法更为严格,必须三思而后行,且必须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次修正案是1982年宪法公布实施后的第5次修正,此前,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需要,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正。五次宪法修正案让国人五福临门,迈入了让人美滋滋的新时代。
宪法修正案是经济基础发展变化的历史产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宪法修正案,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大提高和生产关系变化的必然结果。这次宪法修正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情变化的历史必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高票通过,说明宪法修正案深得人心。这是宪法修正草案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反复修改的结果,也是宪法修正草案经过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集中了民智民慧,充分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结果,自然成为了众望所归的政治期盼和中国梦美梦成真的好兆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国情催人奋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画出了精准的“路线图”。这是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根本所在,也是我国经济总量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二位的根本原因所在。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十九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自然就成为了我国政治生活中水到渠成的一件大事。
宪法修正案为圆“中国梦”完善了“顶层设计”。宪法修正案的核心是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宪法,即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写进宪法。在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监察体制改革的创新之举名正言顺地“入围”了宪法修正案。
新的宪法修正案通过后,我国治国安邦的顶层设计日臻完善,更加科学合理,这是13亿多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保驾护航的“锦囊妙计”,成为我们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精准的“指路明灯”。(作者: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防震减灾局 龙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