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谌钱婷:唯有坚守初心,方能行稳致远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G20峰会后,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杭州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9月4号晚,杭州西湖展献出一幅世界级的水墨山水画。
 
  以天为幕、以桥为景、以湖为台,G20晚会虽说没有像传说中的那样美哭了一大片,倒也确实让人“最忆是杭州。”
 
  当然了,张大导演08年奥运会的高度,还是难以逾越,毕竟预算不一样。八岁的杭州小女孩徐子琪也注定将成为网红,声音是那样的空灵甜美,可若比起林妙可,模样上或许略逊一筹。
 
  这也恰恰证明了另一件事:这次肯定没假唱!
 
  还要补充一点:央视的导播,依旧一如既往的水!
 
  作为一名曾经去过杭州多次的人,坐在电视机前看西湖,心情还是会有些小激动的。如果对于G20的世界游客来说,杭州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画卷,那么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而言,杭州则是一座非常接地气的城市。
 
  杭州的美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脍炙人口的杭州美景很多,可如果你要问我在杭州去了那么多次,印象最深的景色是什么?一时间还真不知该如何说起。
 
  因为很多有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没印象了,诸如雷峰夕照、三潭印月等等,还远不如西湖边上武松墓,让人记得清晰。
 
  原因不是杭州的景色不美,而是因为杭州城最大的美景其实是城市本身:整个城市就如同画中一样,所有的景色都是这幅画的有机部分,多一分色彩太浓,少一分色彩太淡。
 
  所以时间一长,留给人的只剩下了一种青山绿水、诗情画意的感觉。对于个别美景的印象,反倒淡了。
 
  当然,提到杭州的美景,就不得不提到西湖。
 
  我个人觉得,西湖最大的特点不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而是这恐怕是全国唯一一个不收费的5A风景区。
 
  一年上亿的人流量让杭州仅门票一项就得损失好多钱,但杭州人说,西湖是属于所有人的。
 
  而且晚上,还要按时熄灯,因为鸟儿也要休息。
 
  西湖体现了杭州人的大气,但小气的地方其实也有,有一座庙,具体是哪里我记不清了,好像是灵隐寺,进门有两道岗,得买两张票,收两次费。原因似乎是当地的佛教部门和旅游部门,利益方面没有协调好,也是醉了。
 
  再然后就是西溪湿地,很不错,很值得一看。
 
  再往远处跑,就是千岛湖。千岛湖水其实就是一个大水库,水质很好,如果乘船在湖上漂,感觉还真是不错的;但如果上岛,就有些拆强人意了,岛上的景观大多都是人造的:搞几个铁栏杆买几把锁,就属于什么永结同心;几块石头刻几个字就是什么良辰美景。
 
  这种玩法其实是深得旅游精髓的:不管用什么办法,总能让你在这里耗上一整天,自然,吃住就都得消耗在当地。
 
  这种玩法倒真值得某些守着宝山不会用的地方学习:跑两个小时,就为了看40分钟,旅游业发展不起来,也就不奇怪了!
 
  杭州的人
 
  说完了美景,再说说杭州的人。
 
  杭州人第一个特点是懒。
 
  杭州人的懒不是躺在床上无所事事的懒,而是一种优哉悠哉的慵懒。
 
  在杭州街头,很难看到北京城里那样的行色匆匆的行人,几乎每个人都是慢悠悠的。
 
  一位杭州本地的小姑娘就告诉我,在杭州,无论何时都有可能出车,因为随时随地都有上班的人。虽说规定的上班时间是8点半,但有很多人宁可上班迟到,被老板骂、扣工钱,也要慢慢的。
 
  但杭州人不闲,在一些城市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吵架,或者是撞了车,很快就会围上一堆围观的人。但在杭州,这种情况很少见,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做。
 
  杭州人第三个特点,那就是精明,与温州的“无规则式不占便宜等于吃亏”的精明不同,杭州人的精明,更多地体现在对规则的合理利用和思维的独辟蹊径。
 
  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西溪湿地。
 
  西溪湿地之所以闻名,要得益于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
 
  据说,当时冯小刚在杭州取景,时任西湖区区委书记郑荣胜,听说冯小刚喜欢喝可乐,就安排人去剧组探班,送去了几箱可乐,于是,就换回了西溪湿地在《非诚勿扰》上长达几分钟的免费广告。
 
  可乐换广告的故事一直被当地人津津乐道,其实冯导也不傻,之所以在西溪湿地取景,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西溪湿地风景好,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探班时,除了可乐之外,其实还有龙井茶。
 
  杭州民营经济很发达,老百姓都很有钱,属于真正的藏富于民。有了钱就喜欢买好车,杭州怕是中国好车率最高的城市,满大街上卡宴卡宴遍地走,奥迪宝马多如狗。
 
  如果你开一帕萨特,我都不好意思跟你上街。
 
  09年的时候,杭州发生过一个事件——“五七飙车案”,媒体报道的口径基本都是“富二代开跑车撞死贫困大学生”。
 
  其实,肇事者真不算什么“富二代”,父母就是小商品市场摆摊的,开的车也是一辆改装的三菱跑车。
 
  杭州人还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包容,杭州的外来人口已经是本地人口的数倍了,杭州人不排外,既有着身为杭州人的自信,对外来人也没有那种本地人的自傲,对谁都很客气。所以很多来杭州务工的人,最后都愿意把家安在这里,因为在这里待着确实很舒服。
 
  当然还不能忘记美丽的杭州的女孩。
 
  走在杭州的街头,特别惊艳的美女不多,当然了,歪瓜劣枣的也几乎没有。杭州女孩更多的是胜在平均颜值上,皮肤细腻,身材窈窕,说起话来,杭式普通话,别有一番滋味:好的啦,这样子的啦,知道的啦!
 
  杭州的吃喝
 
  再说说杭州的吃,西湖醋鱼、宋嫂鱼羹,还有千岛湖鱼头,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个人觉得,杭帮菜做的比较地道的当属“山外山、楼外楼”。
 
  “山外山、楼外楼”是西湖附近的两家店,顾名思义,出自古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菜的味道好,价格也不贵。
 
  但是若论及最经济实惠的,当属“外婆家”。
 
  “外婆家”可以说是杭帮菜的一个奇迹,无论何时,总是门庭若市。可以说,不吃外婆家,枉为杭州人,现在在北京也有分店。
 
  就在前两天,一位杭州的老哥晒出了,在北京吃饭的两张小票,再次捍卫了外婆家的招牌,小票一:外婆家两人202;小票二:全聚德,三人550。
 
  聊完了吃再聊聊喝。
 
  杭州的茶文化是很丰富的,但如果有人要请你喝茶,一定要看看时间,如果是在饭点儿上请你喝茶,实际上就是连吃饭一起了,因为杭州的很多茶馆,是可以吃饭的。
 
  我一开始的时候就不明白。有一次,一个朋友约六点钟喝茶,我就吃了个大饱饭跑去了。结果,一个晚上,看着别人有吃有喝有笑,自己只能郁闷地拼命喝茶。
 
  然后,晚上就失眠了,也不知是因为茶喝多了,还是因为没吃饭亏了,后悔的。
 
  在杭州喝的茶自然是西湖龙井,比较出名的地儿有三个:梅家坞,茅家埠,龙井村。
 
  茶,清明前的最好,不过,非专业人士,是很难区分龙井好坏的,不少地方卖的茶,实则都是头一年剩的。冰箱里放一年,第二名换个包装,照样当新茶卖,而且,即使同一个村同年产的茶,山坡阳面和阴面质量也不一样。
 
  所以,在杭州如果买茶,还是,在当地找熟人带着比较好。
 
  据说,上等的龙井,用热水一泡,一根根翠绿色的茶叶是可以悬浮在水中的。
 
  再来说说杭州的酒。
 
  也许是离绍兴比较近的缘故吧,杭州很多人喜欢喝黄酒。常见的牌子是古越龙山。
 
  杨梅酒在当地也很受欢迎,确切的说,杨梅酒并不是酒的品牌,应该是酒的一种酒喝法,把杨梅泡在酒中。
 
  杨梅喜酒精,所以杨梅酒的度数一般都不高,但酒里的杨梅可千万别吃,一吃准醉。
 
  泡杨梅的酒,可以说五花八门,因人而已。你可以用高档酒泡,也可以用低档酒泡。
 
  浙江有一位厅级领导,喝酒比较讲究,有一次去一个饭馆吃饭,就问服务员,“你这里有什么酒?”
 
  服务员说,“杨梅酒。”
 
  这位领导又问,“是用什么酒泡的?”
 
  服务员顿时流露出一种看白痴的表情,“当然是白酒了!”
 
  杭州的治安
 
  G20能选在在杭州开,怕也是与杭州的治安环境有关。
 
  杭州的治安是很不错的,很少有听说谁谁家进小偷了,谁谁走在路上被人抢了。
 
  这恐怕要首先得益于杭州的技防系统。
 
  杭州是一个很舍得为平安花钱的地方,众所周知的天网工程,当很多地方正在如火如荼的筹建、安装摄像头的时候,杭州的天网工程早已实现全覆盖了。
 
  在杭州警界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多年前,有一个劫匪,在某地抢了一家金店,之后就撒丫子往外跑。
 
  这个劫匪,反侦察能力很强,一路上不断的换路线 、变装 、转车、钻胡同,足足折腾了将近一整天,可万没想到的事是,他刚到落脚的地方,没过几个小时,警察就上门了。
 
  原来,警察通过监控,劫匪从出门到落脚整个过程,就如同看现场直播一样一目了然,整到最后,看监控的警察,都有点于心不忍了。
 
  后来,劫匪得知自己被抓的原因,狠狠地给了自己一巴掌,“早知道换个地方抢啊!”
 
  除此之外就是杭州的综治工作,杭州的综治基础是很强大的,“和事佬”,“老娘舅”、调解员、巡防队……很多地方是一个人一堆牌子,这里是一个牌子一堆人。
 
  杭州的警察,待人是比较客气的,主要原因是杭州公安的执法规范化工作一直做的很好,所以这么多年,很少听到杭州警察,在网上因执法问题,被人炒作的。
 
  提到治安问题就还得说一点,就是杭州的小发廊很多,具体做啥的你们都懂的(不知现在还多不多了)。
 
  媒体曾经因为这事儿摆了当地公安一把乌龙:有一年,杭州某分局为了整治小发廊,想一个办法,给发廊女的家里写信。
 
  信的内容写得比较隐晦:大致内容是,您的女儿是在杭州某地发廊工作,这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容易遭遇抢劫、吸毒等危险状况,而且指定只能是发廊女的父母收。
 
  后来,当地媒体在报道时候呢,没有把事情详细地进行说明,只是简单的说给发廊女家里写信。
 
  于是,经转载传播,到后来就演变成当地公安给卖淫女家里写信,这样一来,立刻引来了网上一堆的口诛笔:,什么卖淫女也有尊严,写信侵犯人隐私……
 
  结果,局长、政治部主任受处分、写检查,派出所长免职。
 
  可万没想到,事情处理了几个月后,这个公安局却收到了几百封感谢信,大都是来自于发廊女家里,大致意思都是感谢公安挽救了她们的女儿。
 
  你说这事儿,找哪说理去?(作者:子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