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用“心”办案 用“情”为民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 正文

蔡永清:知情人士宜“先”知情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
  “知情人士”一词常见诸于各大媒体,特别是”十八大”召开、国家重拳反腐以来。在各类贪腐的落马声中,伴随的是“知情人士”随见报端,俨然先是 “老虎苍蝇”落马记,紧随“知情人士”上报记。
 
  其实,社会各界一直不乏“知情人士”:新政将出台,有“知情人士”;某人未谋面,有“知情人士”,谁有新动向,也有“知情人士”,一句话,有人民群众迷惑的地方,就有“知情人士”为你排疑解惑。
 
  “知情人士”如此走红,到底为了哪般?个人觉得有几个原因:一是现实需求,比如某虎某蝇落马了,“知情人士”可以说话了,但我们不可能告诉大家,这是张三、李四或王麻子,谁能保证虎蝇们不会再上马、或者说与虎蝇关系紧密的虎蝇们不会打击报复,亦或他们的亲朋好友不会打击报复呢?于是冠以“知情人士”;二是心理需要,当民众正遇不明,得“知情人士”释疑,既可破解心中疑窦,让不明真相的大众明了真相,又可进入对“知情人士”为何许人也的神秘感中,就像看电视剧,看到惊险之处,请看下集分解,这大大增强了人们对追逐事情原委的好奇心,甚至可以以此搏来更多的后续、破解出更多的迷局。所以“有关人士”们用“知情人士”那是屡试不爽,但仔细想来,我们会发现,这“知情人士”多数也是 “事后”知情。
 
  那知情人士“先”知情与“后”知情相比如何呢?在我看来,“先”者有优点如下:一是可以让民众的心理差距趋于平衡,而不用像过山车一样搞得人心上心下,惊惶失措,“没想到”、“竟然”、“不会吧”一类的话便是明证;二是可大大减小减轻贪腐们的恶劣影响,做到早发现、早准备、早隔离、早治疗。
 
  其实,往往巨贪巨腐们都曾是非常优异的人才,有过大业绩、大贡献,可能还有大作用,可惜有的“知情人士”们太“后”知情,或者是装不知情,于是乎,小腐变大腐,小贪变大贪,以致造成大破坏、大影响,白白辜负了家的期盼、国的栽培,最终得不偿失,悔恨终生。
 
  那如何才能做好“先”知工作呢?愚以为:一是民众要提高认识增大基数,让更多人积极参与到“知情人士”中来,特别是“虎蝇”至亲的家人们,不要因为几时的包庇,让亲爱的人变质变腐走上不归之路;二是从政府层面应健全“知情人士”保护机制,去除其后顾之忧,让群众争“先”恐“后”(知情),去腐于初始、灭腐于萌芽;三要加大投入,大奖“先”者,让“知情人士”不“白”知情,争“先”知情……
 
  可以预见,国家反腐力度越来越大,老虎苍蝇纷纷落马,加上全民行动起来,共织一张“先”知的网,定会让腐者无处遁形、直至无人敢贪、无人想腐,成就一个“清明”的泱泱中华。(作者:遵义县乐山镇 蔡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