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防联控,精准打击,科技赋能
山东滨海公安:织密防护网构建平安油区
山东法制传媒网:9月5日,在山东省滨海公安局滨北分局宏安派出所综合调度室的油区智能全息感知智能防控平台看到,10台无人机每隔25分钟对辖区油区进行不间断高空巡逻,民警通过无人机传输的画面,重点盯控油区内的可疑出租院落、废弃房屋、人员及车辆。这是滨海公安局加强科技应用,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维护油区平安稳定的一个生动体现。
近年来,滨海公安局牢固树立国家能源安全保护意识,以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为支撑,着力推动护航发展、打防管控、平安治理提质增效,有力保障了油区长治久安。近三年来,共破获现案1410起,打掉犯罪团伙103个,抓获涉油犯罪嫌疑人873名。
联防联控筑牢油区安全屏障
胜利油田是没有围墙的工厂,横跨区域多、涉及地域广。生产物资器材设备暴露在野外,油地交融、工农交错,治安形势极其复杂。
油田建设到哪里,公安机关就服务保障到哪里。近年来,滨海公安局着眼更高水平平安油区建设,紧紧扭住防范核心职能,拿出有用管用的真招实招,综合运用“打防管控建”等手段,全面提升了基层治安防范效能。
“针对油区治安特点,我们常态化成立油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步骤和措施。”滨海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颜伟介绍,全局上下集中优势资源,多方联动、捆绑作战、多维突破,形成了责任明确、任务明晰、措施有力、整体作战的良好局面。
为提升防范能力,精准消除各类油区安全隐患,滨海公安局立足油区实际,不断提升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能力”。他们建立了1700余人的专业化巡防队,布建了200名特勤力量以及200人的企业专职应急处突力量,形成警企联动、联合巡逻员工群众广泛参与的网格化巡防格局;组织各开发单位建立联合警务室、检查站101个,构建起全覆盖、无缝隙的油区治安防控局面,引领推动油区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充分利用综治区域协作机制,整合公安、综治、护卫、当地政府、联防、群众“六位一体”的团队优势,协调各协作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实现区域综治协作效益最大化。
“董警官,这几天樊页平1井组压裂施工中,附近村民多次反映挤占了他们的灌溉水源。”近日,项目警长、滨西分局纯梁派出所所长董鑫走访采油管理区时获悉,当地村民因采油用水和灌溉用水矛盾,可能前往现场阻扰采油施工。董鑫迅速组织警力加强巡逻防范,保障生产正常运行。同时积极协调村委会及水利等部门,经沟通协商,最终调用附近水库蓄水,成功化解工农双方用水矛盾,保障了项目施工顺利推进。
滨海公安局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区域警务联调联战机制,会同驻地司法部门、乡镇街道、社区网格、矛盾调解中心、律师协会及基层组织,健全矛盾纠纷多元排查调处机制,积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制定《滨海公安机关健全完善“项目警长”机制服务保障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油区治安联席会议制度、“逢案必督”等制度,优化完善驻点安保、日常巡逻、纠纷调处、案件侦办等服务举措,全力确保项目建设安全有序推进。
面对形式多变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滨海公安局保持高压态势,将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捂好油田员工和群众的“钱袋子”,作为护航油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常抓在手,打防并举、宣教并重、综合施策,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基地分局分别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反电诈工作领导小组、防电诈宣传领导小组,建立完善领导包案、定期调度、指导检查、预警止付等制度。同时,他们加强与胜利油田治安保卫部、老年服务管理中心以及驻地街道社区的联动协作,成立由66家企业单位组成的“反诈联盟”,构建起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格局。去年以来,共破获电诈案件12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1名,为辖区员工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
精准打击擦亮油区平安底色
胜利油田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由于原油的特殊性,多年来,涉油犯罪是滨海公安局辖区主流犯罪类型之一。面对涉油犯罪日益突出的职业化、智能化、隐蔽化等新特点,滨海公安机关牢牢扛起打击涉油犯罪的历史使命,将捍卫石油能源安全融入基因血脉,用利剑擦亮油区平安底色,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持续保持对涉油犯罪活动的精准打击。
“我们着力构建多维度侦查体系,探索实施多元化技战法,积极探索实施‘人力+技术’‘人力+网上’‘人力+无人机’等工作路径,全方位、全周期、全要素、全环节侦查取证,有效提升了打击涉油犯罪战斗力,让涉油犯罪无处遁形。”滨海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杨帆介绍。
滨海公安局紧盯涉油案件“有原油、有人员、有工具、有车辆、有窝点、有资金”等六要素,联合社会相关职能部门研发涉油案件数据模型算法,运用通关联链条黑灰产等“六维数据”,提升主动进攻精准性,重点解决“更准主动发现预警”“更快全链条打击”“更深挖掘幕后金主”“更多追赃挽损”等问题。
有逃必追,追逃不止。滨海公安局强化涉油逃犯缉捕工作,准确锁定嫌疑人潜逃方向、藏匿地点,完善“一人一策、一人一档”追逃机制,加大法律宣讲、亲情规劝、政策感召力度,有效提升追逃能力。制定出台《滨海公安机关涉油案件现场勘验检查细则》,规范现场组织指挥、现场保护、现场勘查检验、现场访问、现场外围搜索追踪等工作流程、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油区案件现场勘查,提升涉油物证分析应用能力。年均勘查涉油案件现场210起,提取各类有效痕迹物证900份,直接比中嫌疑人70名,破获涉油案件120起。
科技赋能提升新质战斗力
油区要素AI智能识别、输油管线压力智能分析、无人机智能飞行巡检……近年来,滨海公安局强化油区智能防控体系建设,搭建“指挥作战平台”,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重点区域实时监控、高空智能巡检,根据平台发出的预谋作案等预警信息,公安机关、生产单位、护卫部门第一时间实现联动处置。
今年3月,滨南分局阳城派出所民警巡逻至偏远油区时发现一辆未亮灯的面包车停靠在井场,后备箱装有袋装原油20余袋,汽车驾驶人不见踪影。民警依托技防“一张网”以车找人,成功锁定嫌疑人身份信息及落脚点,倒逼嫌疑人投案自首,如实供述犯罪事实。
“我们把科技强警的理念深度融入油田生产信息化建设大局,主导推进‘一张网’系统建设,与驻地相关视频资源融合应用,通过涉油预警等工作,为案件侦办打开新的突破口,提升动态预警处置涉油违法犯罪能力水平。系统运行以来,共预警涉油嫌疑车辆700余台次,协助破获案件1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5名。”滨海公安局信息中心主任于湛峰介绍。
近年来,滨海公安局以聚焦基层所需,将科技信息化工作作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战略抓手,找准找实数据赋能实战的结合点和突破口,与省公安厅、胜利油田及周边公安机关建立科技信息化“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数据共用”警务协作机制,统筹规划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做精专业能力、完善机制保障、强化数据赋能上体现滨海特色。围绕服务实战、基层基础和项目建设等数据赋能落脚点,坚持深入一线与基层所队捆绑作战,积极参与全局性重大案件侦办,通过整合汇聚应用,全面提升赋能实战效能。
随着原油生产区域不断扩展,滨海公安局主动打破传统侦查模式,建设完善智慧侦查体系,以科技力量提升打击效能。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在全国能源行业率先开展“油区全息智能防控网”建设,实现了“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为快侦快破涉油案件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山东省滨海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