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由于信息泄露渠道多、窃取行为成本低、违法追查难度大,很多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铤而走险。部分行业、单位内部人员在金钱的诱惑下,利用职务、工作便利违法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这些,并非公民个人所能防备的。
我们的公民个人信息如何安放?怎样才能避免信息“裸奔”?针对个人信息泄露,我们该如何应对才能尽量避免呢?
一是访问网站时,尽量能不注册就不注册,不留下关键信息。如果非要注册,那就只填必选项信息。
二是及时清理网页浏览痕迹,不访问非正规网站。如果使用搜索引擎,一般正规的公司会在网站名称后面有蓝色的“官网”字样。
三是直接输入要访问网站的网址,不要通过其他链接点击过去。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进入钓鱼网站。
四是网络购物,尽量少留下个人信息。比如可以交代店家不在快递上填写自己的真实姓名,而用网名昵称代替。同时账号密码不要使用常见密码,不用生日作为密码组成要素,同时密码应该具有大小写数字及特殊符号,并且尽量长。
五是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不随便接入未知的WIFI,甚至是没有密码的WIFI,千万别连。既然都没有密码,你能连接,不法分子自然也可以连接。一旦你连接进去,就和其他人加入了一个组群,不法分子也就有了相应的访问权限,这样你就完全暴露在了没有防护的空旷之地。(作者:吉林省通化县人民法院 孙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