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朴晶敏)“法官,我这些年一直没断过还钱,他们怎么还能起诉我!我现在手头紧,我要有钱早就还完了,而且那饲料质量本来就有问题……”张大爷在家门口情绪激动地向法官倾诉,言语间满是对饲料商店的不满。这起看似普通的债务纠纷,背后藏着双方多年的积怨。
时间回到2013年至2014年,张大爷因养猪需要,多次在饲料商店购买饲料,期间累计拖欠饲料款4万余元。多年来,张大爷陆续还款,截至被起诉时,仍欠付5千余元。饲料商店老板多次催讨无果后,一纸诉状将张大爷告上法庭。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仔细梳理案情,发现双方矛盾的关键不仅是剩余的5千余元欠款,更在于长期沟通不畅积累的隔阂,再加上张大爷年事已高,对诉讼流程较为抵触,若简单开庭审理,很可能加剧矛盾。为了真正化解纠纷,法官决定采用“背对背”调解的方式,先分别倾听双方诉求,再寻找和解突破口。
调解当天,天空下起滂沱大雨,但这并未阻挡法官解纷的脚步。考虑到张大爷出行不便,法官冒雨前往其家中沟通。起初,张大爷依旧情绪激动,反复强调自己并非恶意欠款,还对饲料质量提出质疑。法官没有急于反驳,而是耐心倾听,适时回应,一点点疏导他的情绪。在法官的真诚沟通下,张大爷逐渐平复心情,也慢慢理解了饲料商店起诉的初衷。
随后,法官又与饲料商店老板沟通,向其说明张大爷的还款意愿和实际情况。经过法官反复协调,饲料商店同意给予张大爷一定的还款期限,张大爷也承诺会按时还清欠款。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字。
雨还在下,为了让张大爷尽快拿到调解书,法官又冒雨将文书送到他手中。“大爷,您放心,后续有任何问题都能联系我,咱们这事就算圆满解决了。”法官的暖心话语,像一束光穿透雨幕,扫去了张大爷心中的阴霾。至此,这起持续多年的债务纠纷,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以最温暖的方式画上了句号。(吉林省珲春林区基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