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整治专项工作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 正文

立足山城 百年树木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陶铸民)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人民法院山城法庭的院子里有一棵桃树,枝干盘虬,绿阴如盖。一到春夏开花结实,不但美丽如画,更是芳香扑鼻。法庭的干警和来庭里办案的当事人都喜欢在这颗树下避阴乘凉。
 
  倒是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了。
 
  大树不是一年就长成的。这棵桃树已在庭前屹立许多年,仿佛变成了山城法庭的一种标志,有时候想,这或许和山城法庭的精神和工作是一样的,一代一代薪火相传……
 
  十年前,山城法庭庭长姓张。曾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吉林省十佳优秀人民法庭庭长”等荣誉。是他在新建成的法庭里种下了树木。
 
  也为山城法庭定下了一个基调。
 
  人民法庭要从“以法庭为中心”向“以农民为中心”转变。
 
  为此他设立了“巡回法庭”、“假日法庭”、“夜间法庭”的形式,不断拉伸服务半径,缩短法庭与农村的地理距离,拉近法官与群众的心理距离,切实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2010年1月,临近年关,张大勋所承办的一桩民间借贷纠纷案的当事人午夜给他打电话说:“借款人刚刚回到家里,你快过来,要不然他又要外出打工,我就找不到他了,钱也就要不出来了。”此时张大勋正在和家人团聚,去还是不去,张大勋感到很为难,一边是难得一聚的家人,一边是等钱过年的当事人,如何做?张大勋当即决定,联系好书记员,驱车几十公里,赶到了借款人家中,经过耐心的调解工作,借款人当即履行了给付义务。
 
  这个故事就记录在2013年的中国法院网上。
 
  时至今日,巡回法庭已经辐射整个山城法庭的辖区;山城法庭的庭审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开到了老百姓的家里,开到了互联网上,更开到了老百姓的心里。“以农民为中心”也逐渐扩展到了“以人民为中心”。
 
  但正确的理念却没有变化,反而像一颗种子,在后继者心中发芽。
 
  之后的山城法庭庭长姓李,他来到法庭的时候还十分年轻。
 
  自从李庭长继任后,法庭中又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法庭工作不但要有态度,还要有方法;不但要有决心,还要有技术。
 
  法庭工作不能固步自封,要永远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于是山城法庭申请了全院第一个“微信公众号”,吃下了第一只“新媒体”的螃蟹。通过网络平台,撰写普法文章,发布审判信息。让距离市区最远的山城法庭最先跟上时代步伐。
 
  让法院工作走在前面,让事前答疑代替事后处理。时至今日,原来的新媒体账号已经由梅河口市人民法院统一管理,但这一原则仍然是山城法庭所坚守的。
 
  另一方面,多元化解纠纷工作的开展和实践,也让法庭这颗幼苗不断成长。2018年,山城法庭仅诉前调解数就达到一百多件,超过整个法庭办案数的百分之五十。切实减轻了当事人的办案负累,做到了案结事了。
 
  如今这项工作已经成为了山城法庭甚至整个法院的常规工作。每年都有上千名当事人从中受益。
 
  新的想法,新的可能,但不变的是山城法庭。
 
  在法庭的荣誉室里还有当时留下的各项荣誉。记录着山城法庭名为创新的精神和理念。
 
  现任山城法庭的庭长姓王,他带领新一代干警继续书写着山城法庭的新故事。
 
  从“一庭两所”到“互联网审判”,从“德润童心 法护成长“”到“旅游巡回法庭”……在梅河口市人民法院新媒体平台上能够听到这些故事,在广播中能够听到这些故事,在电视上能够听到这些故事,在报纸上也能够看到这些故事,最重要的是能在老百姓的嘴里听到这些故事……
 
  法庭的工作就像一棵树,每一任干警就在用心浇水施肥。为了法庭的工作,为了人民的安康,真正付出努力的又何止是上面的三届法庭干警呢?
 
  从人民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不就一直在那里吗?之后十年,一百年,只要百姓有需要,山城法庭的干警们就会一直在那里守护着人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这就是山城法庭,这就是人民法庭,扎根在人民中,就像树扎根在土地里。(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