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廖育婷)近年来,贵州省从江县委统战部不断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力量,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活跃起来、作用发挥出来,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绽放活力,助力非遗、电商、研学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新阶层+非遗+民宿,焕发非遗新生机的领舞者。
从江县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结合乡村实际,以“现代+非遗+民宿”模式在实践中走出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从江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员、从江生态文化社社长杨光倩致力于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用现代的理念激活非遗,先后举办火塘民艺教室公益活动、民艺公益课程,覆盖了32个村寨和49个乡村学校,带动100余人的绣娘就业。建立了11项非遗传承项目、300人次的志愿者团队、23个文化体验项目、1个非遗传习基地、2个非遗工坊、36场非遗展、15场公益音乐会、45场公益培训,组织接待了1000余次团队到访实施公益非遗旅行项目,吸引28000人次参与;建立非遗传习工坊、非遗直播间,上线50种产品;创办了“侗房”民宿,将民宿与非遗结合,让客人在侗房里体验侗族刺绣、侗族大歌、侗族乐器,学习制作侗族的手工艺品,使侗绣、侗歌、侗族手工艺品重新焕发生机。并以侗房民宿为切入点,来推动乡村文化和文旅的融合发展,提供一个开放多元的公共空间和城乡会客厅,去搭建城乡对话,交流互助文化体验和公益故事分享的平台,通过跨界合作对非遗文化要素进行整合,融入时尚理念和现代设计,让传统工艺回归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命力,推动非遗传承创新发展,进行公益传播和非遗品牌建设,为村寨绣娘赋能,助力非遗生产性保护和乡村振兴。
新阶层+技术+电商,做优农特产品的引领者。
从北京、广州的互联网大厂高管到返乡创业的领头人,从江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90后侗族小伙梁德润用一个支架,一部手机,架起农产品销售“云桥梁”。梁德润响应从江县委县政府“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毅然放弃高薪,带着“用互联网改变乡村”的信念返乡创业,回到这片滋养他的土地,创立贵州吉高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乡村振兴需要专业力量,他组建了一支8人的核心团队,成员均以从江县户籍高校毕业生为主,且来自阿里巴巴、新浪等企业,兼具互联网思维与乡土情怀。公司以农副产品电商为主业,定位清晰,整合黔东南州优质资源,通过“专业细致、诚信服务”的理念,打通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梁德润团队在淘宝、拼多多等16个第三方平台开设店铺,借助公域流量扩大影响力;同时打造自营平台“吉高博优选”,构建私域流量池。通过微信社区推广、直播带货、线下推广等方式,平台累计吸引17.3万用户,成交额超2600万元,线下渠道占比达30%,形成“网商互通”的县域电商新生态。他还计划将直播内容拓展至民族文化、非遗文创领域,以流量带动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多元产业。为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了“吉高博”“乔小妆”等自主品牌。其中,“吉高博”高山梯田大米年销300余吨;“乔小妆”瑶浴品牌依托国家级非遗“从江瑶浴”,瞄准年轻群体,推动康养产业升级。梁德润始终牢记社会责任,联结乡土让利益回归农户,公司与60余家生产企业、17个合作社建立合作,以“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直采直销,确保利润反哺农户。此外,通过“吉高博优选”平台,他整合全省供应链云仓,以电商为纽带,将家乡的农特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累计销售额超6000万元,带动2700余名群众增收。梁德润创立贵州吉高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获评贵州省“十百千万”工程示范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称号。他规划深化数字化农业,拓展省外市场,并引入区块链技术提升供应链透明度,让更多“山里好物”走出贵州。
新阶层+资源+研学,探索文旅融合的助推者。
积极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优势,通过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从江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员吴凤英在高增乡美德村建了一个“种子博物馆”,收藏着侗家人祖辈流传下来的200个品种的老种子,同时在美德村挑选出一些相对独立的小块田地试种,旨在以种子为切入点,用活态的方式传承老种子和传统农耕方式。依托种子博物馆,吴凤英建起了一座集餐饮住宿、民俗表演、农艺展示、产品出售于一体的“云上粮仓”,开发乡村亲子游、研学游,开设乡土课堂,将种子保育、传统农耕、侗族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农事知识融入研学游中。推出了耕田插秧、收稻烧鱼,侗歌表演、蜡染、刺绣、野炊等体验项目,带动高增乡600多户村民参与,年销售300吨生态农产品。探索出“特色村落+传统农业+研学体验”可持续的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吴凤英联动周边少数民族村寨,举办乡约乡见乡村音乐节,至今已经举办三届。用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方式呈现乡村文化,传播乡村价值,探索出一条以“村歌”为脉络的乡村振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贵州省从江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