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曹光锋 周闯)为推动集安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为参农、参商、参企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2025年3月6日,吉林省集安市人民法院人参产业法庭在中国最大的野山参交易市场——中国·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设立巡回审判点,并实质运行。
国际人参交易中心年交易额达33亿元并逐年攀升,参与经营的参农、参商、参企上万户,但伴随产业规模扩张,交易中心内涉参纠纷案件同步激增,年发案量突破百件。这一态势集中体现在购销合同违约、质量鉴定争议、知识产权侵权、土地纠纷等四类案件。为更好促进人参产业发展,发挥司法赋能作用,在中心设立巡回审判点。一是让纠纷化解“零距离”。在市场核心区设立巡回审判点,对参农购销合同纠纷、质量争议案件就地立案、开庭,实现"纠纷不出交易区"。二是形成产业规范“风向标”。打造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点,通过公开审理和发布典型案例,规范行业法治化发展。三是发挥风险防控“预警站”。法庭根据市场动态定期发布《人参交易法律风险白皮书》,针对检测发现购销合同存在条款缺失问题,联合行业协会推出标准化电子合同模板,使合同纠纷案件下降。四是产业振兴“助推器”。在巡回审判法庭配备精通特产法规的法官,针对不同问题,能做到最优处理。五是让法治教育实现“VR”实景课堂。利用交易大集日开展"庭审观摩季"活动,组织商户旁听仓储纠纷案件。实现"解决一案、规范一行、带动一链"的法治效果。
集安市人民法院以人参产业巡回审判点为支点,构建起司法服务与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响应机制",通过"三合一"审判模式创新、“VR”实景普法、标准化合同前置等司法服务方式。将有效推动纠纷预防从"事后救济"向"源头智治"迭代升级,全力打造东北亚人参贸易法治化示范标杆,为“千亿级人参产业”集群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司法动能。(吉林省集安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