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福建永春县五里街社区老年协会文艺演出献礼新中国75华诞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民生 > » 正文

贵州从江县司法局:重家教正家风育新人 五老关爱行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吴祝江)家风是家庭的主旋律,家风是家庭的综合教育力量。良好的家风对于形成淳朴的民风和构建和谐的社会风气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而法治教育却是家风里面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法治课堂教育活动,是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提高学生们的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在孩子们心灵里播撒法律的“种子”,帮助他们系好学法守法这粒扣子,踏实走好人生第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也是我们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开展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我们的教育是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青少年就像处在灌浆期的小麦,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唯有给予他们充足的阳光,才能粒粒饱满。他们的身心正在发育,可塑性很强,在这时对其进行法治意识的培养,进行普法教育,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是决定他们人生成与败的关键,这也事关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与发展。能不能让学生们具备精忠报国的责任担当、崇德向善的节操、孝悌忠信的美德、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有社会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共同作用。进行法治教育,为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法治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这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需要。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亿万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和伤害未成年人的案件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和影响个人的未来发展,这与青少年的身心不成熟、法治观念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无关系。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法治教育要从小学抓起,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鸣。对于个人而言,法治教育也能为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孩子法治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个人发展意义。
 
  怎样开展好对孩子的法治教育
 
  一是依法促进家庭教育,守护好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真正“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在孩子们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同时,认识着世界的时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父母最先总是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于是并无意识的,但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孩子的成长,不是只靠学校制度的约束、老师教学的管理来完成的,还有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当务之需。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法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园文化情感的内化及熏陶。家长应该在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特别是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自己对孩子的法治思想观念,提高自己对孩子的法治教育水平和能力,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身观,够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社会的法治化水平,形成理性的、规范化的行为方式,遵守法律,养成守法的好习惯。,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看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起热前提。
 
  二是发挥好法治校园阵地作用,让法治伴孩子健康成长
 
  1.制订学校章程
 
  章程是管理学校的“根本法”,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总章程”,不但为学校正常运转保驾护航,还是明确办学宗旨、目标任务、内部管理体制及人事、财务活动等重大事项的全局性、纲领性文件。
 
  学校制订章程的过程也是学校开展依法治校的过程。在制订学校章程之前,学校邀请了相关专家,就章程建设中会遇到的有关问题向校领导、在校教职工进行培训,讲解人从“什么是章程”“如何理解学校章程”以及“如何制订学校章程”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学校制订章程的重要和必要性。通过讲座,让校领导与教职员工对章程有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为后续的意见收集、章程制订、审议表决工作打好了基础。
 
  2.制订学校法治教育规划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个别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教育者,不能对这些“信号”放任不管、听之任之,不去矫正。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有效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为此,学校制订了法治教育年度计划、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依据规划,有序推进,夯实落实,注重实效。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和自我保护意识。
 
  3.将提升教师法治素养纳入学校教师素养提升工程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法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法治观念、法治意识的水平。因此学校将提升教师的法治素养纳入了教师素养提升工程,纳入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除了选送优秀“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参加法治教师素养培训班学习,还聘请专业律师、法官、检察官,来校为教职员工做专题报告,还利用国家宪法日,组织全校教师诵读宪法。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加入了有效助力。
 
  三是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虽然学校承担着主要责任,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孩子初具法律意识,但小学生法治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还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绝不是学校和老师能替代的。因此,法治教育要获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家长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孩子在学校形成的法律意识要得到父母的认可,才不形成矛盾,导致教育成果荡然无存。家庭教育还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帮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发现孩子的观念和行为出现问题,要立刻进行沟通教育。
 
  另外,社会教育的作用也不能忽略,要充分村社区各种资源和活动场所,利用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开展富有吸引力的道德法治教育和文体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总之,必须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才能让法治教育见成效。
 
  四是以行为习惯,促进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有规则,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行为习惯,理论的学习最终是引导实践,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知法懂法守法公民的基础。因此要法治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结合起来。可以利用《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社会各项法律法规的学习相结合,渗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教育学生在学校要遵守校纪校规,做个好学生,在社会要遵守公德和法律,做个好公民。一旦发现学生存在不良行为的苗头,要及时设法教育,让学生明白小错不改就会酿成大错,“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从而慢慢激发学生自觉守法的内在动力,最终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从江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