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栖霞检察院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贯彻全市检察长座谈会精神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检察 > » 正文

山东庆云检察院:观护帮教模式 照亮迷途少年“返航路”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于慧)“检察官姐姐,我现在很喜欢自己的专业,等我学成了开个烘焙店,一定让你尝尝我的手艺。”近日,山东省庆云县未成年人小军对帮教他的检察官说。
 
  去年以来,庆云县检察院以获得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化试点为契机,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通过系统施治、精准施策,全力构建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格局,使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得到持续优化,有效遏制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突出问题。
 
  叛逆少年误入歧途实施盗窃
 
  15岁的小军正值叛逆期,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萌生了盗窃的念头。一天,他看到路边一排停放着的车辆,决定挨个拉车门试试,如果恰好有车辆忘记上锁,也许能从中获取金钱或者贵重物品。初次进行“拉车门”盗窃时,小军很紧张,怕被路过的行人发现,更怕被监控拍到。在一次尝试“拉车门”盗窃时,小军无意间拉开了一辆停在路边的小型轿车的车门,随后便进车翻找,发现车内放有两捆现金,还有一些零钱,小军怕被发现,就只拿走了零钱。
 
  有了一些“经验”后,小军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遇到能拉开车门的车辆,就直接进去翻找,把车里所有值钱物品全部拿走。2024年2月的一天凌晨,小军又在街头进行“拉车门”盗窃时,被巡逻民警发现并带往公安机关。民警发现小军身上藏有大额现金,以此为线索,查清了他盗窃的事实。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公安机关对小军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
 
  根据三色预警开展精准帮教
 
  “对于违法犯罪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只能作出行政处罚,或者不予处罚,这让许多罪错未成年人对法律缺乏必要的敬畏,没有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庆云县检察院未检检察官任静静介绍。
 
  为破解这一难题,该院把预防关口前移,提前介入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联合公安机关,针对罪错未成年人,根据主观恶性、行为性质、再犯可能性等划分为特别关注、重点关注、普通关注三个等级,通过公安机关管控平台,发出“红、橙、黄”三色预警,并对不同层级的罪错未成年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教工作。
 
  小军的情况比较严重,属于特别关注的情况。为最大限度挽救小军,办案检察官结合小军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为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帮教方案,并实行动态评估。
 
  该院采取“四帮一”模式,即“一名民警+一名教师+一名乡镇干部+一名社区工作者”对小军进行固定帮教。同时,小军还需要接受固定的法治课程和强制性的家庭教育,坚持一天一打卡、一周一面谈、一月一总结。
 
  个性化帮教方案的制定,让小军真正认识到自己违法行为的严重性,他决定痛改前非。任静静说:“在长达6个月的帮教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小军有想当烘焙师的主观意愿,遂积极帮他联系了一所职业院校,帮助小军顺利入学,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
 
  家校齐抓,全方位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任静静介绍,小军的情况并非个例。为系统做好对罪错未成年人的帮教,庆云县检察院依托社区,成立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帮助罪错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并逐渐探索出“一人一档、双向协作、三色预警”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形成了规范化、精准化、多元化的观护帮教模式。
 
  在该模式下,未检检察官为每一位罪错未成年人建立了专门档案,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教方案,并与社区进行双向协作,资源共享。一方面,检察机关依托社区对罪错未成年人进行针对性帮教;另一方面,为社区提供日常的法治宣传,培养专门的司法社工,以便更好地为办案提供帮助,实现互助共赢。
 
  “这种模式既有针对性,又有普适性;既有专业性,又具社会性;既精准全面,又灵活可操作。此外,社区工作人员和司法社工在观护帮教工作中全程记录,以便随时评估,随时调整帮教方案,也便于检察机关了解帮教情况。”任静静说。
 
  为做实未成年人犯罪预防,该院还打造了“检察官+教师”“检察官+家庭教育指导师”“检察官+司法社工”双师课堂,紧贴受众需求,创新宣讲形式,结合涉网、校园欺凌等涉未成年人案件高发问题,精准研发课程,努力提升宣传效果,深受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欢迎。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庆云县检察院借助卫健部门学前教育、教育部门家长学校、妇联家风学堂等形式,不断增强监护人的监护意识,提升其监护能力。同时,与相关部门会签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办法,向履职不力的监护人制发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真正让家长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职责,不再作“甩手掌柜”。(山东省庆云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