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常态的撤诉行为引起检察官警觉
山东烟台芝罘:“三字工作法”突破案源瓶颈
山东法制传媒网:(卢金增 曲晓堂)线索匮乏、案源少,素来是制约基层民事检察工作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检察院以虚假诉讼监督为突破口,在突破案源瓶颈方面探索出捉、引、筛“三字工作法”,为该院做强民事检察工作发挥出积极作用。
敏锐嗅觉“捉”案源。2019年4月的一天,芝罘区检察院民事检察官在辖区法院走访时,偶然听到8起因离婚财产分割而引发的系列民间借贷纠纷案的当事人来法院申请撤诉。
据法庭工作人员介绍,当事人的4起同类案件判决已经生效,其一反常态的撤诉行为立即引起了检察官的警觉。经依职权调阅卷宗、调查核实后,一个由“李干妈”操纵、利用伪造的“借条”“委托”亲属起诉的4起虚假诉讼案浮出水面。经该院依法监督纠正,以及跟进执行监督,最终将30余万元涉案款项全部执行回转。
这起烟台市检察机关民事检察监督精品案例的背后,是芝罘区检察院民行检察官对监督线索时刻保持的敏锐嗅觉。在一次次走访法院、接待群众来访申诉、翻看新闻报道中,他们及时发现和捕捉可能成案的监督线索,有效破解案件线索匮乏难题。
宣传发动“引”案源。2020年的一个下雨天,芝罘区检察院受案大厅里来了一位农民工模样的来访人,手里拿着一张被雨水打湿了的民事检察工作宣传单。一进门,这位来访人就直奔主题:“你们检察院能不能帮我把钱要回来?”
原来,来访人是在芝罘务工的农民工。雇他干活的老板利用了他的憨厚,骗取他的身份信息办理了按揭贷款。因逾期未还,债权人将这位农民工起诉至法院,判其还款35万元。后经该院深入调查,揭开了一涉及8位农民工、涉案金额高达760万元的虚假诉讼系列案的“外衣”。
案件经检察机关依法抗诉后获得改判,当事人送来锦旗表示感谢。再后来,又有4起类似案件,经检察机关提出建议后,获法院再审改判。
这一切,离不开芝罘区检察院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关爱和保护,更离不开该院民行部门加大职能宣传力度,畅通农民工申诉、申请支持起诉和民事诉讼监督渠道的有效举措。随着向行政机关发出的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检察建议的贯彻落实,以及法律监督职能的广泛宣传,该院探出了涉农民工领域民事检察监督线索的“富矿”,引来丰富的监督案源。
智慧民检“筛”案源。自行设计研发民事检察诉讼监督平台,对接法院审判、档案系统,设置风险点,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研判和动态监控,精准筛选监督线索,这是芝罘区检察院智慧民检“筛”案源的创新举措。
2019年6月,该院办案检察官通过检索平台数据发现,刘某宁因刑事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并被没收全部财产归国家所有,而刘某宁在刑事判决生效后与其妻子李某丁协议离婚,刘某宁的全部个人财产归其妻子所有。检察官顿时感到这婚离得有点“问题”。经调查,李某丁已将财产全部变卖收归己有。
离婚财产分割有疑,国家利益受损无疑,这是一起典型的非法调解损害国家利益案。经该院依法提请抗诉后,被判没收的财产全部被追缴。
近三年来,该院利用民事检察诉讼监督平台共发现监督线索160条,办理虚假诉讼监督案件20件,实现了借助平台信息共享、依靠平台发现线索、利用平台精准监督的目标。
2018年以来,芝罘区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案件提请抗诉意见、再审检察建议的采纳率和法院改判率均为100%,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连续11年在烟台市检察院组织的业务考核中名列前茅,获得全国检察机关基层民事检察工作先进称号。(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