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胶州检察院一案例在全省“百庭观摩千庭评议”获评优秀出庭案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检察 > » 正文

山东青岛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原标题:校友变“毒友”双双被判刑
 
  市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毒品犯罪占比17%
 
  父母不关心孩子,女儿离家后结识贩毒男友,被人利用多次贩毒;两中学生结识成好友,通过吸毒“促进”感情……目前,我国吸毒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在吸毒者中的比例居高不下,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有的青少年为了维持吸毒需求,不惜铤而走险“以贩养吸”。昨日,市检察院发布了我市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典型案例及总体情况,从2015年到2017年3月,两级检察院共审查起诉未成年人涉毒案件60件,单人作案的未成年人涉毒案件向成人化靠拢,其中有近8成来自不愿务农离乡外出人员或城镇闲散无业人员。
 
  【发布】
 
  未成年人涉毒占刑事案件17.09%
 
  从2013年至2016年4年中,我市两级检察院共审查逮捕未成年人涉毒案件33件58人。总体来看,我市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在我市审查起诉未成年人涉毒案件数占各类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总数的17.09%,涉毒案件已成为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案件类型之一。记者从市检察院了解到,从2015年到2017年3月,两级检察院共审查起诉未成年人涉毒案件60件,分布地区相对集中于黄岛、胶州、李沧等地。这些区(市)有人口基数大、外来流动人口多等特点,为涉毒案件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处助理检察员张思武介绍,近3年来我市审查起诉的涉毒未成年人年龄全部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其中男性占比76.56%,女性占比23.44%。学历普遍偏低,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仅占15%;初中文化者占75%,小学占10%。
 
  【分析】
 
  76.67%的未成年人选择单独作案
 
  在我市两级检察院受理的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案件主要涉及两个罪名,容留他人吸毒罪 (占比65.625%)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占比34.375%),案件类型集中。涉案毒品种类全部为冰毒,涉毒案件的未成年人吸毒率高达88.92%。其中有81.67%的犯罪主体为不愿务农离乡外出人员或城镇闲散无业人员。涉毒的理由主要有精神空虚寻求刺激、从众、追求金钱等。部分犯罪者对自己未成年人的身份有一定认识,认为法律不会制裁自己,或者并不认罪,否认“明知是毒品”。有76.67%的未成年人选择单独作案,单人毒品犯罪率有所上升,意味着未成年人涉毒案件向成人化靠拢。贩毒案件小额交易现象突出,涉案毒品数量在10克以下的案件占93.3%,未成年人往往是根据买家的需求购买毒品,而后转手卖出,抽取差价。
 
  【案例】
 
  毒品维系畸形友情
 
  小王与小张是我市一所中学的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人结识。熟悉后,小王问小张是否想试试“溜粉”,小张欣然同意,于是两人结为“毒友”。因为零花钱不足以支撑吸毒的花销,两人便筹划“以贩养吸”,通过倒卖冰毒赚取金钱买毒,并在倒卖过程中克扣部分冰毒供自己玩乐。两人先后分三次贩卖冰毒共计1.2克,后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查,小张和小王涉嫌贩卖毒品1.2克,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和有期徒刑7个月。
 
  检察员分析:小张和小王因抵挡不住引诱染上毒瘾,为了获得吸毒的资金铤而走险,最终踏上贩毒的不归之路,好奇、贪婪和侥幸心理给他们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涉毒案件时发现,涉毒少年文化水平、法律意识普遍偏低,对毒品的危害性、对自己的犯罪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仅停留在“毒品不是好东西”“贩毒会坐牢”等较浅层面,甚至有些人认为“未成年人贩卖毒品不会受惩罚”,辨别能力较差,加之未成年人特有的旺盛好奇心和叛逆心理,使他们在面对毒品诱惑时难以抵抗。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已满14周岁的人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未成年人从事毒品犯罪的,会从重处罚。
 
  交上毒贩男友开始贩毒
 
  小侯的父母对她关心较少,缺乏管教和约束使小侯变得叛逆、不爱学习,初中毕业后她便离乡来青打工。毒贩刘某见她孤身一人,便有意追求并打动了小侯。两人在一起后,刘某将自己贩毒的事情向小侯和盘托出,拉其下水。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小侯从此走上了吸毒、贩毒的道路,多次利用自己尚未成年不容易引人注意的特点帮助刘某与他人交易毒品,直至在一次交易过程中被警察当场抓获。据查,小侯涉嫌贩卖毒品4.4克。最终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处侯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
 
  检察员分析:不良家庭关系、错误教育方式和较低收入情况都与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存在关联。缺少家庭温暖的未成年人极易向外界寻求慰藉或寻找刺激,缺乏正确引导的未成年人极易将吃喝玩乐等浅薄物质追求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小侯正是将对父母关爱的渴求转移到刘某身上,错误的价值观、爱情观使其行差步错,逐渐沦为毒贩子隐蔽其贩毒罪行的“帮凶”“工具”。
 
  【警示】
 
  新型合成毒品危害更大
 
  “很多青少年错误地认为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合成毒品不是真正的毒品,只是无害的‘娱乐消遣品’,但事实上,这些新型合成毒品对神经系统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其危害比传统毒品更大。 ”市南公安禁毒大队副大队长丁昌德介绍,毒品的成瘾性主要取决于毒品的“精神依赖性”,由于新型合成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次足量尝试就可产生新快感,表现得比毒品海洛因具有更强烈的精神依赖,因此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合成毒品对人体的毒害更加严重。由于合成毒品的使用没有明显的身体依赖性,短时间内可以给吸食者带来愉悦、欣快和迷幻感,并且合成毒品常与时尚、享乐、狂欢等符号联系在一起,因此对年轻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