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济南历下区检察院案件当事人被授予“山东省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访谈 > » 正文

山东郯城县归昌乡赵佃红:平凡之中抒写孝善真情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李静良)走近山东省郯城县归昌乡归四村村民赵佃红家中,院内的几棵绿植在阳光的照射下生机勃勃,55岁的赵佃红正在为丈夫的二哥汤可华修剪指甲,丈夫汤可强也在一旁和二哥啦着家常。这个温暖的场景背后,是她十几年如一日对双眼失明二哥的无私照料。赵佃红不仅是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更是一位无私奉献的好弟媳,她用自己的爱与奉献演绎人间的真善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庭的责任与温暖。
 
    1989年8月,赵佃红从归昌乡归二村嫁至邻村归四村,和同年出生的丈夫汤可强先后育有一子一女,家庭生活美满。由于公公去世的早,婆婆经受不住打击,身体一直不好,除了患有高血压,还常常头疼,服药就跟吃饭一样,常年不断。为了照顾方便,赵佃红把婆婆接到家里悉心照料。2014年的秋天,赵佃红的婆婆头疼病加重,她的丈夫远在浙江务工不能及时赶来。紧急时刻,赵佃红迅速联系车辆,跟车陪着婆婆赶往县第一人民医院。到医院后,她既要忙着挂号、搀扶检查,又要马不停蹄地跟着医生办理各项住院手续。经检查,赵佃红的婆婆患上脑瘤晚期。家中虽然正值三秋农忙时节,收割水稻、播种小麦迫在眉睫,赵佃红硬是凭借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做到了照顾婆婆、家庭两不误。她不仅精心照料婆婆,还变着法儿地制作营养丰富、花样繁多的病号餐。丈夫汤可强得知母亲的病情后,及时赶回家和赵佃红一起轮流照看。然而,由于赵佃红的婆婆脑瘤发现的晚,虽经医生的全力救治,也无回天之力,最终在两周后去世,
 
    “自从我嫁过来后,就把婆婆当成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她说什么我都听,从未和她红过脸、吵过架。年轻时她为我们操劳了不少,平时照顾她是我应该做的。”赵佃红的话虽然朴实,却让人感动。
 
    赵佃红丈夫的二哥汤可华一直单身,长时间的心情郁闷,积劳成疾,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一直以来靠服用药物来控制。2015年4月,55岁的二大伯和邻居到深圳一园林绿化工地务工不长时间,突患脑血栓,并发糖尿病等,虽经抢救保住性命,却不幸导致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这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忧虑与悲伤之中。然而,赵佃红没有退缩,她选择了承担起照顾二大伯的重任。
 
    自那时起,每天清晨,她都会早早起床,帮助汤可华洗漱,把早饭端到他面前,然后下地干农活。中午回家给二大伯和孩子们做饭。她知道二大伯不吃芹菜、豆芽,不喝花生米粥,就从来不做。二大伯想吃啥,赵佃红就想方设法给他做,有啥好吃的,她也尽量想着留给二大伯和孩子们。后来,一家人的生活条件渐渐变好,饭桌上,时鲜蔬菜、肉类熟食、鸡腿总是放在二大伯的碗里;逢年过节,即使自己不买新衣服,也要给二大伯买新衣服;2023年新建的楼房竣工后,赵佃红又给二大伯专门安排了一间30多平米房间,并安装了空调。
 
    赵佃红对二大伯的关心可谓无微不至,到县城购买药品,拆分成一包一包,便于按时服用;衣服开线了为他补、脏了给他洗,拆洗被褥,打扫房间卫生,窗明几净,室内一衣一帽、一碗一筷都透出了赵佃红的勤快,也让人感受到家的舒适与温暖。双目失明的二大伯多半时间躺在床上,衣服、被褥特别整洁,二大伯的精神很好,能够自己摸索着到门前晒太阳。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赵佃红对二大伯的关爱。几年前的冬夜,二大伯得了重感冒,赵佃红冒着纷飞的雪花,赶到村卫生室拿药,途中滑到还摔伤了腿。
 
    除了饮食,赵佃红还要照顾二大伯的起居。平时洗头、洗脸、修剪指甲等,赵佃红也是一手包办。有时,二大伯经常弄脏衣服裤子,需要立即换洗,起初赵佃红总是叫丈夫帮忙。但丈夫经常不在家,赵佃红心想自己也是他的亲人。后来,赵佃红也就不再避讳了。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地呵护。
 
    为了让二大伯生活不再孤单,赵佃红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他聊天,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特别是每次送饭、换洗衣服时,赵佃红总是轻声安慰着二大伯,告诉他今天的天气很好,外面阳光灿烂,花开得正艳,一定要出去感受感受。她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二大伯感受生活的美好,鼓励他振作起来。正是赵佃红无微不至的照料,驱散了二大伯心中的阴霾,让二大伯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丈夫的二哥只能感受到白天和黑夜,其他啥都看不见,生活起居全靠我和丈夫侍候。日子过得虽苦,负担也不轻,但我从未想过扔下他不管。”赵佃红说。
 
    赵佃红的孝行不仅感染着村里的人,更深深地感染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她的两个孩子也十分孝顺。儿子在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中负担辍学打工,“他初中毕业该上高中的时候,正好赶上他二大伯生病住院,需要钱。孩子就出去打工了。”现在赵佃红的儿子已经35岁,和媳妇在浙江一家电子厂上班,每次回家都会给他二大伯买很多好吃的食品,陪着他说话聊天,啦啦外面的发展变化,并开车拉着他到周边的旅游景点去转转。女儿也经常带着孩子来看看,送上二大伯喜欢吃的水果、食品等。
 
    笔者采访赵佃红时,她的丈夫汤可强在一边默默地听着,当问及妻子为这个家所付出的艰辛时,这个55岁的汉子沉默了好一会儿,沉沉地说了句“这样的好媳妇,打着灯笼也难找。他对我们家庭和二哥的照顾,都在心里了,我感激不尽”。丈夫朴实的话语让赵佃红忍不住笑了,尽管有些羞涩却灿烂无比,那是令人心动的笑容,笑容的背后是一颗坚强乐观的心,是一颗勤劳善良的心。
 
    归昌乡归四村党支部书记张锦花介绍,中秋节前,村里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赵佃红和其他志愿者主动参与捐资,购买牛奶、面粉、食用油等物品,送到96岁抗美援朝老兵邵礼才和五保户家中,陪老人聊聊家常,共同庆祝抗战胜利80周年;2020年疫情期间,她奔赴一线,和村干部们一起坚守卡口;村里每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时,她都积极参加,帮助清理沟渠、路边的垃圾,提升乡村环境颜值,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在村里,提到赵佃红,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赵佃红经常说,既然成了一家人,我们不管谁来管,亲情比什么都重要。赵佃红告诉笔者,现在生活好了,政府不仅给二哥办了低保,一双儿女都长大成家,她觉得以后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
 
    转眼间,赵佃红嫁进汤家已经有36个年头,这些年来,她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和二大伯,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她用平凡的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谱写出了一曲温暖人心的赞歌。她的孝心不仅温暖了一个家,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山东省郯城县归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