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贫战疫担使命 燃尽生命践初心
——记贵州省铜仁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姚发君
山东法制传媒网贵州:(张钟明 蒲黎桃)姚发君,男,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大坪乡川硐村人。1971年9月出生,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大坪乡川硐村支委委员、村委会主任。2019年7月荣获贵州省铜仁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0年3月4日,连续在战疫战贫岗位上战斗了38天的他,突发心血管破裂,被立即送往铜仁市人民医院就诊,3月5日因病情严重转至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救治,被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4月8日凌晨,因救治无效,倒在了战疫斗贫一线上,终年49岁。
2016年12月被推选任职以来,姚发君迅速转变角色,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请教,主动走进群众当中了解村情民意。他时刻将群众的急事难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尽心尽力地开展各项工作,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无论是在脱贫攻坚战中,还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始终冲在一线,战在一线,常常以村为家,舍小家顾大家,把自己的心血融入川硐的每一寸土地,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行动书写了一名基层村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无畏艰险冲一线 初心如磐战疫情
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
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姚发君主动靠前,积极与村“两委”成员贯彻落实上级的安排部署,不辞辛劳,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扛起防疫责任,发挥“领头羊”作用,在村辖内不分昼夜地开展入户摸排、卡点值守、宣传引导等疫情防控工作,他坚守岗位,倾尽全力,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守护了川硐村1956名村民,守得一方安宁,筑牢了疫情防控墙。“每年三十祭祖在我们老家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却着急跟我讲,等不了,必须马上去安排防疫的事情。这是百姓安危的大事,耽搁不得”看着姚发君匆匆穿戴好准备出门,哥哥姚发明说道。
年三十那天的下午两点钟,姚发君才吃上第一口饭,简单刨两口,便又接着去动员组织村民防疫志愿队伍了。疫情防控期间,他与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流动车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对全村返乡人员逐户摸排走访,冒着严寒在疫情卡点值守检查。对全村648户逐户宣传走访,对务工返乡261人逐一上门摸排,测体温,讲政策。主动将自己的轿车改装成疫情防控宣传流动车,每天在全村8个村民组循环流动播放,短短一周时间,就已排查走访1800余人次,张贴通告300余份,发放倡议书500余份。
大年初八,姚发君开会途中路过姐姐姚小红家,看到弟弟的车子,姚小红生气地拦下他。知道弟弟又没顾上吃饭,姚小红心疼,拿出热腾腾的粑粑硬塞给弟弟,让他带在路上吃。
饿了就匆匆吃一桶方便面或者面包,作息无规律,吃饭不定时,是姚发君的工作常态,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疫情防控值守,姚发君面容憔悴,身心疲惫,身体已有不适。支部书记胡正华多次劝他请假休息一下,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他却说“没事,我还年轻,你瞧我这块头,再敖几个月都没事,现在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任务还重,比起全村老百姓的健康安全,这算不了什么”。就这样,姚发君像是上了“发条”一样,不知疲倦的“连轴转”,忘记了自己也只是普通人,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随时可能病倒的“钢铁侠”。
一句“这算不了什么”,让一个铮铮铁汉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一句“这算不了什么”,诠释了一名村干部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负责,对工作的执着。在他的努力下,全村没有出现一例疑似及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川硐村1956名村民安然无恙。
带领群众兴产业 脱贫致富奔小康
山高水远,一穷二白,靠天赏饭是川硐村的曾经。全村1900多人,有超过60%被迫外出打工谋生,姚发君也是背井离乡外出闯荡的那个人。从小小的木匠,到开装修公司,再到经营建材生意,姚发君一步步打拼出自己的天地,生活越过越好,可走出去的他始终不能忘怀自己贫瘠困苦的家乡。
2016年,姚发君决定返回家乡。通过群众选举,他当上了村主任,“我既然当选村主任,我就要担得起,为全村老少爷们谋一个出路,搏一个未来。”姚发君信心满满。
川硐村缺水少田,发展什么最合适,姚发君一上任就主动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本村的突出生态优势,打破致富“瓶颈”。他多次和驻村干部、包村干部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外出考察学习,下田间地头察实情,进百姓家中聚民意,全面“把脉”村情民意,依托生态活农业,用准用活扶贫资金和精准脱贫政策,全村连片蜂糖李、枇杷等特色精品水果,套种西瓜、花生、辣椒等作物,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拓宽了致富渠道,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率,进一步增加了村民收益。
为抓活产业,提高效益,姚发君主动担起产业发展重担,在枇杷种植初期,他每天蹲点基地,用笔记本记录枇杷生长形态,边观察边请教边查询,就怕错过什么,耽误了枇杷的正常生长,影响了产量和品质。就这样,他不断的学习、思考,从一个种植“小白”变成了“土专家”。
目前,全村已发展大五星枇杷200亩,蜂糖李500亩,带动周边群众长期务工30余人,实现贫困户98户280人入股分红,累计分红21.8万余元。今年,川硐村200亩枇杷已经顺利挂果,按照市场行情,亩产值预估可达5万元,川硐村今年将盈利100万元。在姚发君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川硐村各项产业发展推进有力,成效显著,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增收”,大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村民们坚定了让村民们坚定了迈向同步小康的信念。同时为美化完善村容村貌,完善村服务中心基础设施,他积极上跑申请协调,争取相关单位的支持,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村水、电、路、通讯、路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心为民敢担当 真心奉献不言悔
天地之间有一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他是群众的主心骨,用心对待群众,用情温暖群众,赢得了老百姓的好口碑。
“君哥,我家昨天刚得了崽崽,这怎么上户口啊?”“君哥,我们想搞点养殖,不晓得政府这边有哪样补助政策没呀?”在川硐村,姚发君就是群众口中亲切的“君哥”,大家的事就是他自己的事,他把自己的车子上装了个喇叭,平常宣传各种脱贫政策,只要听见广播,村民们就知道“君哥”来了,有找他办事的,也有找他搭车的,姚发君都耐心地帮大家解决。
2017年5月的一天傍晚,暴雨来袭,姚发君放心不下,开车在村中巡逻,看到村民牟进权家的堡坎被大雨冲刷坍塌,急忙叫醒牟进权,冒雨帮助他及时转移耕牛,手脚并用疏通积水,修复损坏处,当确保无隐患后,姚发君才放心的离开。
当了解到沙坡组贫困户姚发林抚养三个孩子的经济负担重、收入不稳定等情况后,姚发君主动帮姚发林在铜仁市内找了一份工作,帮助申请教育补助,现在姚发林每月都有3500元以上的收入,切实解决了姚发林收入难题,让其三个子女顺利进入了大学。据了解,姚发君生前组织和引导村里的青壮年到铜仁市区从事装饰、装修等建筑行业,解决了近200余人的就业、创业问题。
大事小事,姚发君总惦记在心上。当老党员牟国先反映自己的残疾人补贴一直没办下来后,他马上就到乡残联等部门去咨询,来回跑的送申请资料,解决了牟国先的心头事。
“我这个残疾人补贴啊,我跑了好多次了,都没办下来,发君听到我讲了后,就为了我这一件事情,他就开车到乡里面去给我盖章,然后跑区里面找相关部门办理。”老党员牟国先说道。
“过去,我们走在这个路上啊,脏得不行。姚村长过来后,他就动员大伙一起打扫环境卫生,许多观望的群众在他的影响下,也都参与了环境卫生的整治,现在与过去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牟坡村民组组长牟井发感慨道。
顾了大家舍了小家。一家人靠着他做生意赚钱养家,大儿子去年参军,小女儿还在上小学六年级。为了搞好村里面的工作,他把心全部放在了脱贫攻坚上,但却因无法兼顾生意,收入逐渐减少,过上了短暂的拮据的生活。
2017年8月正值万山区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姚发君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经常忙到半夜两三点钟才蹑手蹑脚地回家,第二天又早早出门回村,夫妻两人几乎讲不上两句话。
“他们没少为这个事情吵架,看到妈妈一个人支撑家里的生意,我也很心疼,说心里不埋怨是假的。”儿子姚坤说道。
从小老板,到倒贴钱的村干部,这个决定不仅让家人不理解,外人看来也不划算。当了这个村主任,每天在村里奔波,解决这家的矛盾纠纷,想着那家有什么困难,谋划着集体产业如何赚钱?思量着贫困户如何分红?他却说“既然被选上来了,我就得担得起,就要做好自己的本分,才对得起老百姓手中的那张选票。”
一句“担得起”让他不辜负村民的信任;一句“担得起”让他用行动践行着使命和责任。如今,川硐村里再也听不见姚发君熟悉的巡回广播声,那一声君哥成了永别,大山失去了他的儿子,百姓少了一位扎根为民的好干部,斯人已逝,初心不改,人民心中有你。(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