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朱玉富)
“花灯猜赏闹元宵,烟火丽翩明月娇。鼓响金蛇挥舞动,九州天地乐逍遥。”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赏花灯与猜灯谜,在家乡济南钢城不仅是元宵节的重要民间娱乐活动,而且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元宵节赏花灯,始于两汉,兴于唐宋。为了显示国泰民安,各地官府便大操大办灯节盛会。而广大百姓对这个传统节日也非常重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各具地方特色和最能表达自己愿望的各式花灯,以寄托在新的一年里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因此,其规模一年胜过一年,并得以代代延绵,世世不绝。宋代可以说是元宵节举办灯会的鼎盛时期。在《水浒传》第七十二回中可见一斑:“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昼。”“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南宋诗人辛弃疾更有咏元宵之夜观灯盛景之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由此不难看出当时的灯节盛会是何等的热闹非凡。
宋代以来,由于灯节的广泛盛行,促进了制灯技艺的不断提高,其制作亦逐渐显露出地方特色并被固定下来,例如黑龙江的冰灯、自贡的龙灯、浙江的彩灯、苏州的琉璃灯、福州的白玉灯、六安的狮子灯、台州的桔子灯、顺德的鱼灯、佛山的芝麻灯等等,真可谓“一方水土一方灯”。
现在,除了各种古老的花灯之外,霓虹灯、声控灯、陶瓷灯、卡通灯、音乐灯也应有尽有,加上激光、遥控、电子、光导纤维等高科技的参与,灯的家族越来越大,蔚为大观。
当然,在赏花灯活动中,猜灯谜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灯谜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文人墨客,他们为了展现才华和闲来解闷儿,就制作出了“文义谜语”。而把灯与谜联姻为一体,最早见于南宋时期。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写到:“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多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浑语,戏弄行人。”因其多为“藏头隐语”,颇为费解,故把灯谜称为“文虎”、“灯虎”、“谜虎”,而把猜谜叫做“射虎”。试举一例:谜面“是儿最无信者”,其谜底为成语“求全责备”。谜面引用《三国演义》中吕布临死前骂刘备的一句话。因吕布“辕门射戟”有恩于刘备,而刘备却在曹操处置吕布时出“损招”:吕布该杀。因此吕布骂他是个不讲信用不讲义气的家伙!吕布为了保全自家性命而责骂刘备,在这里可解为“求全责备”。
灯谜有浓厚的趣味性,制作它则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诗家词家很乐意加入其中。王安石有一首诗迷:“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玉肤,走入绣帏寻不见,任他风雨满江湖。”谜底是唐朝的贾岛、李白、罗隐、潘阆四位诗人,真是妙趣横生,大家手笔。
如今,随着花灯制作技术的进步,与此相辅相成的灯谜,从内容到形式,也在不断变革,不断创新。有的灯谜从文字演变为实物。如在一次艾山灯会的有奖猜谜活动中,一只大型灯笼上画着一座山,山头上则挂着一只布老虎,要求通过你的动作打两个成语。一位小朋友坐在爸爸的肩头上观灯时,把布老虎从灯笼上摘了下来,管理人员一见,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赠他奖品,因他猜中了“调虎离山”。其父又赶紧将布老虎挂在灯笼上,结果又获奖,盖因“放虎归山”。真是趣味多多。另外,谜面的时代气息也愈来愈浓,如:“嫦娥一号”上拉胡琴,为唐诗“此曲只应天上有”,就很别致新颖。
灯是谜的载体,谜是灯的翅膀。元宵节通过赏灯猜谜,使人们在享受乐趣中增长知识,留住美好的记忆。灯谜之所以代代相传,其文化传承的雅致亦正在这里。(作者:山东济南朱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