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在这个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荷花竞相开放,万物繁茂生长,植物们用自己的热情迎夏绽放,礼赞生命的美好,它们嫣然浅笑,把最美的容颜绽放给懂得欣赏的你。秋的脚步已临近,四时更迭悄然无声,觅一方清凉,惜一寸光阴,愿你经历一番苦热,仍会澄澈地憧憬远方。
大暑节气
7月23日9时50分,迎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此时节,温高而气湿,热仍是主旋律,但阵阵清凉亦是美妙的留白,比如: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一片草间飞舞的流萤,一方流光翠闪的荷塘……
愿你在大暑时节,心如风露,夜亦清凉。
大暑初候腐草为萤
当太阳位于黄经120度时,大暑来临。古人说“大暑乃炎热之极也”,一个“极”字,道出了大暑之热最为显著的特点。
在大暑的炎热之极中,美丽的萤火虫出现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
世上萤火虫有两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萤火虫堪称大暑时节的标志性动物。“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描绘了此时少女们扑虫嬉戏的情形。
萤火虫飞舞,给夏末之夜带来了浪漫的微光与诗情。尤其是在没有发明电灯的漫漫古时,这点点萤火带给人们多少美妙的遐想啊。
大暑二候土润溽(rù)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释“土润溽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古人用“蒸郁”一词来形容这时的闷热潮湿,真是妙极。
此时的暑气湿气“蒸郁”到什么程度呢?连土地都潮湿了。是谓“土润溽暑”。
“诗仙”李白不耐这闷热熏蒸,恨不能躲到山中赤身取凉,作《夏日山中》诗曰:“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诗仙”狂态可掬,殊不知“土润溽暑”,正是天地对生命深沉的恩泽。土地湿润,天气炎热,最适合草木生长。这是上天提供水热养分最慷慨最充分的时节,万物可以肆无忌惮地汲取养分而不担心其枯竭,从作物到花草都进入一个迅猛乃至疯狂生长的状态。
万物得其时,所有的生命力都在田间尽情展现,蛙鸣声中,稻谷飘香、丰收在望的日子即将来临!
大暑三候大雨时行
走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此时,夏天最后一个节气大暑的最后一候“大雨时行”也即将结束,立秋节气即将到来。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释“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这里面包含着至少三层意思:
一是在此时节,时常大雨倾盆。此时下雨是普遍的、常见的,而且不是一般的雨,是大雨;不是一般的大雨,是雷雨。倏忽而来,倏忽而去,变幻莫测。
二是在此时节,适时而来的大雨是喜雨。许多农谚也揭示了这一点,比如,“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天雨丰,粮丰棉丰”,等等。
三是在此时节的大雨,和原来的大雨不一样了。此前的雨,是增加暑气的雨;此时及此后的雨,则是减少暑气的雨。从此时起,随着大雨的一场场降落,酷暑的感受将慢慢减弱,气温由此降低,渐次向秋天的凉爽过渡,是谓“退暑”。大暑将过,立秋在望。
农谚有云
“早稻抢日,晚稻抢时”
大暑期间,喜温作物生长快
此时也迎来了
早稻抢收与晚稻抢插的
“双抢”关键时期
稻田飘香,瓜果成熟
蝉鸣嘹亮,蛙叫声响
生机勃勃的盛夏
孕育着作物的丰收
万物也在此时
用热情礼赞生命的美好
在这热浪滚滚的日子
各地民间饮食习俗也各有不同
广东地区流行“吃仙草”
山东地区在这一天“喝暑羊”
福建地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讲究虽有不同
平安消夏的寄托都相似
四季更迭的脚步悄然无声
走过挥洒汗水的夏
便能迎来凉爽丰收的秋了
所以不要烦躁,也不要心急
不如沉下心来
听池塘边的蛙声蝉鸣
扑夜色里飞舞的流萤
赏荷塘月色、稻田飘香
尽情拥抱这个夏日
愿你经历一番暑热
仍会澄澈地憧憬远方
炎暑有尽
时光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