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张艺)在法院执行工作的复杂棋局中,“执行不能”犹如一道棘手的难题,横亘在司法公正与当事人权益实现之间。执行法官在看似无解的困境中,寻得和解的蹊径,让公平正义以温暖而坚韧的姿态照进现实。
执行遇阻:山穷水尽疑无路
被执行人赵某因生意周转,向申请执行人王某借款50万元,约定了还款期限与利息。然而,还款期限届满后,赵某却迟迟未履行还款义务。王某无奈之下,将赵某诉至法院。经过审理,法院最终判决赵某偿还借款本金及相应利息。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法官迅速展开行动。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对赵某名下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进行全面查询,却发现赵某名下无可供执行的大额财产。执行法官并未气馁,多次前往赵某的住所和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调查,询问其亲友和同事,发现赵某确实无力偿还债务。面对“执行不能”的困境,执行法官陷入了沉思。难道真的没有解决办法了吗?执行法官决定转换思路,从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寻找和解的可能性。
和解破冰:柳暗花明又一村
执行法官首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底线和顾虑。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执行法官发现王某虽然急需用钱,但也并非完全不通情理,他只是对赵某失去了信任,担心赵某不按时还款;而赵某虽然经济困难,但也有还款的意愿,只是希望能有一个合理的还款计划。执行法官抓住这两个关键点,提出了一个和解方案:赵某每月按照一定比例偿还借款本金,并支付相应利息,还款期限适当延长;同时,赵某需提供一名担保人,对其还款义务进行担保,以增强王某的信任。
握手言和:春风化雨暖人心
这个方案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可,最终,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赵某当场向王某道歉,并表示一定会按照协议履行还款义务;王某也表示愿意相信赵某,给予他一次机会。看着双方握手言和,执行法官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在执行法官的监督和协调下,赵某一直按时履行还款义务,王某也逐渐放下了心中的怨恨。
这起看似“执行不能”的案件,在执行法官的不懈努力下,通过和解的方式得到了妥善解决。他用智慧和耐心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又让当事人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和人文关怀。在执行工作中,“执行不能”或许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困境,但只要执行法官心怀为民初心,勇于创新、善于思考,总能在黑暗中找到那一丝和解的曙光,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吉林省江源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