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米尓吾叶提)“您可算来了!这钱拖了快一年,我家等着给娃交学费呢……”刚到村口晒谷场,村民塔某就攥着借条迎上来,身后跟着低头不语的同村阿某。这是县法院“调解能手”新疆富蕴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库里亚什同志今天的第二起外出调解案件——一起5000元的民间借贷纠纷。
事情得从去年说起:塔某借给同村阿某5000元应急,约定半年后归还,可到期后阿某以“秋收歉收、手头紧”为由一拖再拖,塔某多次催要无果,眼看孩子开学在即,双方多次协商无果,无奈诉至法院。
法官助理库里亚什同志了解案情后,先给阿某算“情理账”:“塔某当初信任你才借钱,拖久了伤感情,以后村里谁还敢帮你?”又跟塔某讲“变通理”:“阿某确实遇着坎儿,能不能宽限些日子?让他分两期还,先凑一部分给娃交学费,剩下的秋收后结清,你看行不?”
随后,法官助理库里亚什从包里掏出纸笔,当场拟起还款协议:“第一期3000元,三天内支付;剩余2000元,10月底秋收后付清。阿某,你能不能保证?”阿某连连点头:“能!我明天就去亲戚家凑钱,绝不再拖!”塔某也松了口:“只要他说话算数,我听从安排。”
不到半小时,两人在协议上签字按印,阿某当场掏出身上仅有的800元,承诺剩下的2200元两天内送到塔某家。握着库法官助理的手,塔某感慨:“原以为要跑好几趟法院,没想到您到村口就给解决了,这效率真高!”
收起协议书,库法官助理笑着说:“咱农村人讲实在,能当场解决的,就不让乡亲们多跑腿。”夕阳下,她的身影又匆匆赶往下一个纠纷点——这就是法院调解能手的日常,带着温度办案,用巧劲解心结,让5000元的小纠纷,在乡土人情与法理规矩间,找到最妥帖的化解答案。(新疆富蕴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