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杨玉栋、孔凡强)近年来,泗水县苗馆镇始终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安全和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源头防治,强化防范措施,围绕“从根子上消除安全隐患、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五指并拢”绘制“安全”同心圆,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筑牢上下贯通的“责任防线”
强化机制,健全责任体系,筑牢上下贯通的“责任防线”。苗馆镇落实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三张清单”,织密责任体系。一是完善领导责任清单。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负其责、严肃问责”,将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切实推动领导责任落地落实。二是完善部门监管责任清单。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设立苗馆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并按照职责分工下设14个安全专业委员会,推动各职能部门履行行业监管责任,凝聚整体合力。三是完善企业、九小场所的企业主体责任清单。构建企业安全责任体系,对镇域内42家企业和553家九小场所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及隐患排查,签订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构建社会共同参与的全覆盖责任体系。
激活应急队伍的“神经末梢”
强化支撑,配强力量体系,激活应急队伍的“神经末梢”。苗馆镇聚合多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稳步推进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一是建立灾害信息监控上报体系。完善苗馆镇安全生产、防汛抗旱、应急救援等多项应急预案,在全镇41个行政村全部配齐灾害信息员并定期开展培训,确保在灾害发生时发挥“第一吹哨人”作用。二是健全基层应急力量体系建设。构建镇村干部、民兵、志愿者、网格员等多方力量融合的应急救援体系,推动应急队伍规范化发展,多频次开展实战应急演练。目前,全镇共有县级消防救援站1处14人,应急救援车3辆,镇级综合应急救援队1支35人,应急救援车2辆,社会志愿者应急队伍41支 820人。三是建立救援队伍信息库。与县蓝天救援大队签订应急救援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救援队伍专业技能、装备配置、分布位置、人员信息、联系方式等信息库,实现资源互通共享,人员随用随调,形成以综合应急队伍为主体、专业应急队伍为支撑、社会志愿者应急队伍为协助的应急救援体系,有效应对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
筑牢应急处置的“坚强后盾”
强化保障,完善储备体系,筑牢应急处置的“坚强后盾”。苗馆镇一是加强应急硬件建设。高标准完成应急管理中心和消防工作站“一体化”建设,创建1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设立2处风险转移安置点,在重点社区、村居设立微型消防站。二是充实物资储备保障。整合现有资源,配备1部卫星电话、2部可视对讲机,建立3个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足额购置防汛、排涝、森防、消防、救灾等应急物资2060件,专库存放、专人管理。拓展物资储备方式,与济宁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华能山东新能源公司和明惠超市等签订救援救灾物资储备协议,确保储得实、调得出、救得及、打得胜。
打通应急联动的“沟通壁垒”
强化创新,畅通指挥体系,打通应急联动的“沟通壁垒”。今年6月,苗馆镇借助县铁塔公司独有的高点资源,投资 36万元,在镇域内布设9处热成像双光谱摄像机,打造铁塔视联 AI 智能分析平台,实现镇域内矿产资源监管、秸秆禁烧、防汛防溺水自动预警视频监控,形成“白+黑”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体系。通过热成像红外告警+铁塔视联平台AI智能分析,一旦发现违法行为,系统将在5秒内生成告警、抓拍当事人的相貌特征,将记录告警照片及视频回传后台并推送至监控中心,并精准定位,规划最优前往路线。视联AI智能分析平台替代了原有老旧的以人盯人、以人盯地、定点监督、车辆巡逻模式,实现全镇“一张图”管理,极大提高了应急监测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
保持防范风险的“敏锐嗅觉”
强化治理,提升监管体系,保持防范风险的“敏锐嗅觉”。苗馆镇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应急管理能力领域改革发展。一是风险管控再强化。坚持系统思维、精准思维,巩固提升行业领域专项整治,14 个安全专委会对照常见安全风险,严格落实风险管控责任,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同时在日常巡查、安全检查中,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跟踪,确保措施落实落细,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二是隐患治理再聚焦。不断完善排查、整改、监督考核“三位一体”的隐患排查体系。定期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特别是对危化品、建筑施工、老旧房屋、餐饮燃气等重点领域紧盯不放,坚持隐患预想、预防制度,提前编制隐患排查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整改落实再到位。持续加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坚持清单管理、动态管理、闭环管理,坚决做到即知即改、举一反三,杜绝重复隐患的出现。(泗水县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