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灵活就业人员“多缴多得”的含义是什么?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社会 > » 正文

山东沂南县依汶镇:“法治引擎”助推乡村振兴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胡明莹)近年来,依汶镇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理念,严格履行政府行政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党建引领  强化法治思维
 
  广泛动员部署。组织全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服务大局,筑牢政治忠诚。坚持机关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年初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干部学习会议等载体,广泛宣传,拟定工作计划,不定期深入基层开展宣传。
 
  狠抓学法守法。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领会《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健全党委党政领导学法制度,把法治建设列入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的重点,每年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4次,结合重大活动,及时开展普法知识测试。
 
  积极营造氛围。紧紧围绕普法规划目标任务,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助推“八五”普法工作走深走实。在蔬菜市场、各村主要街道、路口悬挂横幅、定期不定期利用专栏、微信群等刊登法治建设最新内容,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建强执法队伍。按照“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改革原则和要求,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作执法的组织指挥和统筹协调。在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改革中,健全审批、监管、处罚衔接机制。强化与上一级相关部门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及协调协作机制。大力推进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实现违法线索及时督办。
 
  法治宣传送到家  平安建设入人心
 
  制定普法计划,明确工作任务。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八五”普法首要任务,成立镇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将普法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加以推进,科学制定内容具体、任务清晰、措施完善的“八五”普法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普法内容、普法目标和工作举措,确保普法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落实,切实增强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普法实效,丰富宣传形式。紧扣“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以及重要时段和重大节庆等有利时机,深入开展《宪法》《民法典》以及与机构编制工作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不断扩大普法覆盖面。同时,充分运用汶水明珠、汶水岸边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扩大宣传影响,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机构编制政策法规,不断提升“八五”普法的社会面参与度,扩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知晓率,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浓厚普法氛围,筑牢法治根基。今年以来,利用广播、微信群、宣传车、现场宣讲及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入镇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五进”活动40余次。利用村级远程教育系统,认真组织各级干部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守法意识。
 
  强化村务公开  让“小积分”拉动“大治理”
 
  一是着力抓好村务公开栏建设。及时更新村务公开栏目信息,及时发布村务信息,着力抓好部门办事流程的信息公开,进一步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方便群众来访办事。以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为重点,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确保村级公共权力阳光规范运行。坚持“村帐镇管”,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
 
  二是把村规民约当成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建设生态宜居美丽镇村。针对邻里矛盾、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问题,村“两委”和党员、镇贤、村民代表共同制定了村规民约,并设立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将“勤俭节约”“尊德守礼”“邻里和睦”等文明规范纳入村规民约,常态化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
 
  三是全面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活动,以积分制、“红黑榜”、村规民约为载体,通过强化领导、文明倡导、镇贤助力、孝廉教育、文化下镇等方式,形成弘扬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展示美好形象的氛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夯实乡村治理基层基础。建立健全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吸纳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五老”人员、新乡贤、热心群众加入,为红白事提供现场布置、流程指导、接待来宾等服务,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全镇各级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00余场次。
 
  四是推行“积分制”管理,将村级事务与村民利益联系起来,把镇村治理方式由“任务型”转为“激励型”,既节约了管理成本,又提升了治理效能。通过与驻村企业、驻村单位、社会团体、群团组织等联动,为积分制工作开展提供物质保障,按照“1积分等价1元人民币”的标准,对积分兑换超市产品进行“明码标分”,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积分数量,在积分超市兑换物品,合理制定积分治理清单,将爱党爱国、诚信守法、勤劳奉献等8个方面评选条件纳入积分制清单,将群众认同的正能量纳入“正面”清单,将村民普遍反映、普遍存在的问题纳入“负面”清单;以正负面清单为约束,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向末端延伸,形成群众自我管理、自觉遵守、自我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  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一是以小平台构建大阵地。始终坚持“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要求。紧扣时代主题,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等线下阵地,组织20多名宣讲员宣讲100余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讲故事、学理论”等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吕剧”“柳琴”下镇和庄户剧群众演等特色文艺演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弘扬社会正能量。不断织密“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三级组织体系,坚持“一站一品牌、一点一特色”,搭建起“1+27+X”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覆盖全镇所有村居人口。建强志愿队伍。强化三支志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老党员、青年学生、妇女以及文体工作者等群体的积极作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用鲜活的语言和形式传播党的声音。为增强全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教育,缓解农村家庭未成年子女,假期照护难的现实痛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形式,创新开展了暑托班。邀请山东理工大学志愿者,把专业的、特色的、符合孩子特点的课程送到暑托班,给孩子们提供“授课”和“托管”的七彩假期,打造了“政府引导+村居实践+社会协同”志愿服务项目。
 
  二是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让特色志愿服务温暖千万家。坚持“群众吹哨、志愿者报到”,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方向。一是志愿服务常态化。组建“6+N”支志愿服务队,因地制宜组织志愿者点对点开展专项服务,通过所级示范、站级辐射,送理论、送政策、送教育、送文艺、送法律、送就业、送科技、送健康、送爱心、送新风到群众身边,涌现出“沂蒙大妮”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二是志愿服务项目化。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首要考量,实施“惠民心、暖民心”等3个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山东文明实践”APP“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三是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现有工作载体相结合,联动推进、互相促进,实现为民服务常态化。推进镇村振兴。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建设镇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深度融合,聚焦富民导向,建设了27处村级文化广场、3处村史馆以及27便民服务驿站,促进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打造暖“新”假期班+农家书屋等不同方式,为孩子打造既安全又快乐的假期“驿站”,为了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创新积分制度推广“摘星”评比,由村民议事会对标邻里和谐等五项标准考评,引导群众“攀比”道德风尚,弘扬崇德向善氛围。
 
  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  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作为镇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分线作战,强力推动,各项工作成效明显,显示良好的推进态势。
 
  思想高度重视,立即下沉到村。各包村班子成员与管理区、村“两委”干部,坚守在环境整治一线,认真排查、摸清底数,并落实相应的整改方案,倒排工期整治。
 
  瞄准整治重点,逐项展开行动。围绕“五堆”“残垣断壁”“野广告”“蜘蛛网”“生活污水”等整治内容,坚持党员干部先行示范带动,脏活累活带头干,汶河贯头、埠口、郑家岭、冯家村等村党员干部齐上阵,明确责任、任务和时间节点,齐心合力抓整治。
 
  提高整治标准,推动工作落细落实。西贯头、燕吉台、张家村等村组织党员干部、保洁员、公益岗人员,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胡家旺、燕吉台、王家庄子等村克服资金困难,重点整治房前屋后、大街小巷的杂物堆、“残垣断壁”、杂草、生活污水等环境治理“难点”问题。
 
  擦亮清廉底色绘村居共富画卷
 
  以打造清廉阵地、开展清廉教育为抓手,深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营造崇清尚廉的社会风气,夯实镇村振兴基础,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居清爽、民风清朗”的基层政治生态。从1991年开始,依汶镇后峪子村连续30多年公开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并敲锣打鼓送喜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后峪子村充分挖掘村组流传的先进事迹,抓典型、树榜样,弘扬优秀传统家风家训,用群众身边的事感化激励村民。村民孟兆香、梁召凤几十年如一日孝顺公婆,又成功从“好媳妇”升级为“好婆婆”,村原党支部书记梁兆利,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曾获评全国劳动模范……一个个廉政家风故事正不断涂亮依汶镇村文化底色。
 
  因地制宜塑造文化阵地。坚持“一村一特色”的原则,与美丽镇村建设有机结合,挖掘各村传说故事、家风家训、镇贤事迹中的廉政元素,因地制宜建设“清廉街”、“清风亭”以及清廉广场、清廉村史馆等文化阵地,形成各具特色的清廉村居文化,营造浓厚清廉文化氛围,以廉洁文化浸润思想、滋润心灵,以廉洁文化培植清正廉洁的红色沃土,让干部群众潜移默化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营造清朗清俭民风。目前,后峪子、汶凤、南栗沟、青杨行等村居深入结合本村优秀文化打造清廉村史馆,朱家里庄、松林、安子村等在原有文化广场基础上设计提升,完成清廉广场的建设,汶明、石花峪、东依汶等村利用原有休闲设施打造完成“清风亭”,各村清廉文化氛围火热。
 
  以文化人开展清廉教育。依汶镇党委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坚持警示震慑和示范引领相结合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一方面以案示警,及时通报曝光身边违纪违法典型案件,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做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另一方面,加强对身边勤政廉政典型的树立和宣传,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干有目标。每月5号由镇纪委牵头对村主职干部进行廉政谈心谈话,时刻敲醒廉洁警钟。除此之外,坚持以点带面抓好各类人群廉政教育,创新开展青少年廉洁绘画活动、年轻干部廉政培训班、离退休干部“话清廉”座谈会等多种活动,坚持以点带面抓好各类人群廉政教育,不断提升廉政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在“小胡同”织密 微网格  用“小岗位”服务大作为
 
  创新基层治理举措,大力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推行“胡同长”区域负责制度。728名“胡同长”和419名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走马上岗,不仅推动了人居环境的提升,更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奠定了基础。
 
  选对人把好关。按照村庄大小位置,每15-20户划分为1个胡同,从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且能熟练使用手机的党员、热心村民中遴选“胡同长”,负责本胡同的邻里服务工作。包片领导干部、包村干部一同进入胡同长群,对不能熟练履职的胡同长,及时更换人选,对日常作用的发挥进行督导,确保能落地落实。
 
  明职责定任务。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制度,明确胡同长和公益岗的权利和职责,重点发挥他们掌握村内情况的优势,迅速开展高效排查,确保人员不遗漏、问题早发现、应急快处置。全镇召开胡同长、公益岗专项培训会,就当前村级工作形势、工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培训。
 
  注重加强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立足文化保护与就业增收双赢,突出个性特色设置岗位。充分发挥了公益性岗位服务社会事务的功能。另一方面注重加强人员思想教育引导,立足本地丰富红色资源,让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走进村史馆、红色展馆,开展党性修养和劳动主题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倡树以劳动为美、邻里守望相助的思想意识,在“小”岗位实现“大”作为。
 
  抓落实重服务。坚持服务基层,形成“四级”联动机制,覆盖全镇每个角落。做到每条胡同都“有人管、有人抓”,构建“小胡同、大服务”的村级网格化管理格局,真正让小制度发挥大管理作用。注重发挥“公岗”作用,撬动基层治理成效。助力防汛值守、植绿护绿、新时代文明实践、防火巡林等工作。截至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累计服务时长超过30.8万小时,帮助节约村级事务支出350余万元。
 
  做好新时代信访调解工作  加快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近年来,依汶镇在化解矛盾纠纷中总结形成了“防、化、稳”三位一体工作思路,信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崔长文等先进工作典型,多次受到市县的表彰奖励,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是坚持“防”字当头,在信访关口上靠前。开展了“百村万户大走访大调查”活动,抓早抓小,对症下药,有效化解了多起苗头性案件。加大了特殊时期的维稳工作力度,对重点人员实行领导包案制,化解特殊时期群体性上访取得了明显成效。最近几年在“两会”期间等特殊时期里,该镇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二是坚持“化”字发力,在处置案件上深挖。推行领导包案,对上级交办的信访案件、信访积案,由镇两委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工包案,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签订责任书限期化解;对重大疑难案件,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集体研判、集中化解,使每一个排查出来的信访问题都能得到稳控和处理。
 
  三是坚决“稳”字兜底,在依法依规上较真。本着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合情合理的原则,深入到村组及村民家里进行协商调处,现场解决。严格打击越级上访和缠访闹访的问题,坚决予以打击,依法严肃处理在群体性事件中触犯法律的人和事,毫不手软地打击歪风邪气;对信访对象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不作无原则的让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信访工作环境。(依汶司法所)